鐵道迷朝聖必去! 國家鐵道博物館7/31首階段開放 感受鐵道文化魅力

【文.莊士賢】
歷經將近9年古蹟修復與整備,文化部主導的國家鐵道博物館終於迎來重要里程碑,將於明(31)日正式對外開放第一階段園區與展覽空間,不僅是鐵道文化的保存成果,也是城市空間再生與文化觀光新契機,並成為文化旅遊的新焦點。行政院長卓榮泰、文化部長李遠、交通部長陳世凱,以及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鄭銘彰等眾多嘉賓,今(30)日共同出席開幕典禮,見證這個融合歷史、文化與觀光的國家鐵道博物館的誕生。
國家鐵道博物館所在的舊台北機廠,曾是台灣鐵路火車組裝、維修、保養的重要基地。自2012年台北機廠業務遷至富岡車輛基地後,原址經過多年努力,在2015年17公頃場域被列為國定古蹟。2016年底,行政院正式核定「臺北機廠活化轉型國家鐵道博物館園區實施計畫」,文化部從2017年起著手古蹟建築、軌道及景觀修復,同時整備展示軟硬體,打造兼具文化教育與休閒觀光的新亮點。
首階段開放的園區涵蓋柴電工廠、總辦公室、技工養成所、材料試驗所、大禮堂與澡堂等多處歷史建築,展覽內容包括3個常設展、3個特展以及2個現地展,並特別設置「親子空間」引入親子共學元素。週末及國定假日更安排文物車輛動態乘車體驗,讓民眾感受活生生的鐵道文化魅力。
行政院長卓榮泰在致詞中表示,國家鐵道博物館是文化部與交通部跨部門合作的典範,成功將一座面臨拆除危機的台北機廠,轉型為台灣文化歷史、交通建設與工業發展的重要見證,並結合觀光功能,成為國家文化地標。他接者指出,國家鐵道博物館乘載著許多鐵道文物專家學者、協會成員、鐵道愛好者、民意代表等努力的軌跡,期許鐵博未來繼續像火車一節跟著一節一樣,一棒接一棒的充實鐵道博物館的各項內容,並且與國際交流、吸取經驗,「在活的博物館當中,用鐵道、用火車訴說歷史的故事」。
文化部長李遠指出,鐵博開館的意義不僅在保存文化資產,更在於帶動台北東區的整體轉型升級。鐵博坐落於國父紀念館、華視等文化及媒體核心周邊,鄰近大巨蛋與松菸,將成為東區文創、體育、觀光與媒體資源的匯聚中心。未來的東區不再只是信義商圈的高樓與娛樂,而是融合歷史底蘊與活力的新文化園區,展現台北多元文化面貌。
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交通部鐵道局、台鐵與文化部三方已於2024年共同簽訂合作備忘錄,將藉由交通部與文化部的持續攜手,共同努力於鐵道文化、歷史及鐵道技術的保存等,實踐國家鐵道博物館不僅是一個博物館,更是一個「活的博物館」理想。
延伸閱讀>> 法航荷航新任大中華區總經理梵世傑 8/1走馬上任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