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京都旅遊攻略【上集】:交通、必吃美食與景點推薦

京都四季穿搭建議
1.春季(3月至5月)
在3月初,京都仍較為寒冷,因此建議選擇厚外套、毛衣和保暖褲子來禦寒。隨著春天的來臨,3月中旬時雖然氣溫逐漸回暖,但在風大的日子裡,記得隨身攜帶夾克以防寒。
2.夏季(6月至8月)
夏季的穿搭建議以透氣輕薄為主,適合穿著短袖上衣或洋裝。外出時,建議戴帽子或攜帶遮陽傘來避免紫外線的傷害,並隨身帶著雨具,因為京都的夏天經常會無預警地降雨。
3.秋季(9月至11月)
秋季的氣溫逐漸轉涼,建議穿著長袖衣褲,並搭配夾克或毛衣,以應對日夜溫差。
4.冬季(12月至2月)
京都的冬季氣候寒冷,尤其是靠近日本海的地區常有降雪,而市區則不易積雪,建議穿著厚羊毛或羽絨大衣,搭配手套和圍巾,以確保身體的保暖,由於室內、公車和火車都有暖氣,採用洋蔥式穿法,可以更靈活地調整。
關西機場到京都的交通方式
1. JR HARUKA關空特急
直接從關西機場搭乘HARUKA到京都車站約80分鐘,從關西機場到京都車站僅停靠4站,是前往京都最快速舒適的交通方式。
2. 包車服務
如果你想要最輕鬆的旅行方式,包車服務是理想選擇。它省去查看地圖和尋路的麻煩,大幅提升旅行的舒適度。包車不僅提供靈活的行程安排,還能確保你享受順暢愉快的旅程。
如何安排旅遊天數?
京都的主要景點大多集中在搭乘電車或巴士一小時內,非常適合安排兩天一夜的行程。如果想探索更多觀光景點或附近的地區,則建議規劃四天三夜或五天四夜的行程。尤其在櫻花和楓葉季節,因為人潮眾多,建議安排至少三天以上,以便從容享受每個景點的魅力。
京都必訪十大景點
1. 金閣寺(Kinkaku-ji)
金閣寺以其金色舍利殿聞名,尤其推薦秋冬時欣賞秋天楓葉和金閣倒映在鏡湖池的畫面、被白雪覆蓋的金閣以及庭園風景。
2. 清水寺(Kiyomizu-dera)
清水寺擁有由傳統工法建制的壯觀木造舞台,可以俯瞰京都市區的美景,特別推薦在櫻花和楓葉季節前來。
3. 伏見稻荷大社(Fushimi Inari Taisha)
伏見稻荷大社以成千上萬的紅色鳥居聞名,這裡是供奉稻荷神的神社,適合健行和拍照。
4. 嵐山(Arashiyama)
擁有世界聞名的竹林和隨四季變化的美麗山景,還可以參觀嵐山岩田山猴子公園和渡月橋。
5. 銀閣寺(Ginkaku-ji)
銀閣寺雖然名為銀閣,但寺廟本身並未覆蓋銀箔,周圍高雅氣質的庭園和侘寂美學的景觀別具一格。
6. 二條城(Nijo Castle)
二條城擁有壯麗的城堡建築和歷史意義,是日本江戶幕府繁榮的象徵。
7. 哲學之道(Philosopher's Path)
哲學之道是一條沿運河而建的步道,兩旁種滿櫻花樹和楓樹,沿途還有許多小店和咖啡館。
8. 南禪寺(Nanzen-ji)
南禪寺是一個大型的禪宗寺廟群,有美麗的庭園和古老的建築,值得細細探索。
9. 京都御所(Kyoto Imperial Palace)
京都御所是前日本皇室的居所,周圍的公園適合散步,內部有導覽參觀。
10.河原町(Kawaramachi)
河原町是京都的主要購物區,有許多商店、餐廳和咖啡館,是體驗當地生活的好地方。
京都必吃六大美食
1. 湯豆腐
清淡又溫潤的湯豆腐,是京都最具代表性的素雅料理。嫩滑的豆腐配上日式高湯,清新的口感令人回味無窮。特別適合在冷天享用,感受滿滿暖意!
2. 壽喜燒
以香甜醬汁燉煮的牛肉與蔬菜,是京都傳統的家常美味。當地壽喜燒的特色是選用頂級和牛,搭配溫泉蛋蘸料,肉質柔嫩、滋味濃郁。
3. 懷石料理
被譽為日本料理的藝術,懷石料理強調季節感與精緻擺盤。每一道料理都是匠心之作,無論是視覺還是味覺,都是頂級享受,讓你深刻體驗日本的待客之道。
4. 鰻魚飯
香氣四溢的炭烤鰻魚淋上特製醬汁,鋪滿一整碗米飯,簡直是人間極品!京都的鰻魚飯講究食材的鮮度與烤製技巧,外酥內嫩的口感令人一試成主顧。
5. 壽司
京都壽司以熟食或醃製魚為主,和關東壽司有所不同。傳統的押壽司是京都壽司的一大特色,將鮮魚緊壓在醋飯上,口感清爽,風味獨特。
6. 抹茶
來京都一定要品嘗當地的抹茶甜品!不論是抹茶冰淇淋、抹茶蛋糕,還是抹茶拿鐵,濃郁的茶香與微苦的餘韻,讓人沉浸在京都的和風情懷中。
延伸閱讀:2024年京都旅遊攻略【上集】:交通、必吃美食與景點推薦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