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飛行巨星 全台第一尾「大型鬼蝠魟」真身翱翔海科館

再度「復活」的鬼蝠魟懸吊展示於主題館5樓廊道上,特別以俯衝的姿態游向科學廳廊道的挑高玻璃帷幕(圖片提供/海科館)
再度「復活」的鬼蝠魟懸吊展示於主題館5樓廊道上,特別以俯衝的姿態游向科學廳廊道的挑高玻璃帷幕(圖片提供/海科館)

在一個寒流發威的冬日,為了「蝠妹」來到海科館齊聚一堂的人們,卻感到滿心溫暖。經過關懷海洋生物的海科館、海保署、鯨豚保育志工等眾人一年多來的努力,這隻在台灣沿海因延繩釣誤捕而殞落的巨星,也就是被暱稱為「蝠妹」的鬼蝠魟,終於展開五公尺多的雙翼,以空中芭蕾巨星之姿,高高飄揚在海科館挑高處,完整呈現在眾人的眼前。

雖然蝠妹擁有巨大的五公尺雙翼,以及重達1.3噸的體型,但在族群裡卻僅能算是青少年。海科館表示,鬼蝠魟是大洋型的雙吻前口蝠鱝(Manta birostris),由於體型巨大、生長緩慢且繁殖稀少,又面臨捕撈威脅,已屬保育類。鬼蝠魟(蝠鱝)體長可達9公尺,體重可達3公噸,菱形體型隨著海流在海中游動時,也彷彿像一個巨大的風箏般,慵懶地在海洋中飄逸。

以浮游生物為食的鬼蝠魟體型龐大,數量卻日漸減少,目前最大的威脅來自於人類。(圖片/Shutterstock)
以浮游生物為食的鬼蝠魟體型龐大,數量卻日漸減少,目前最大的威脅來自於人類。(圖片/Shutterstock)

遭誤捕而亡 「復活」過程充滿挑戰與機緣

海科館研究典藏組組主任施彤煒說明,海科館之所以能製作這全國第一尾大型鬼蝠魟標本,緣起於海保署的一通電話。2023年7月13日上午10時30分左右,海保署電話通知有因延繩釣誤捕而亡的鬼蝠魟,為能保有與接收這珍貴的鬼蝠魟,海科館在接到電話的12小時內快速展開一連串討論、聯繫等作業,眾人想盡辦法保有這個珍貴的鬼蝠魟物件。而過程中也充滿了挑戰、難題與機緣。

例如,因為物件太大,臨時找不到合適的吊車;也找不到容得下鬼蝠魟的冷凍廠與冷凍櫃;更找不到合適的處理場地。施主任說,每當有放棄的念頭時,在地鄉親們總是不斷地持續幫忙打電話聯繫,於是奇妙的事逐漸發生了,難題也一一克服了,終能把曝曬在烈日下的鬼蝠魟從磺港吊起,運送到冷凍廠空地,而租用的冷凍貨櫃也在傍晚及時送到冷凍廠,最後再將鬼蝠魟拖進冷凍櫃急速冷凍至負20度。

台灣首見大型魚類標本珍貴經驗

而後接手製作標本的鯨豚標本師李宗翰表示,這次的製作過程實在遇到非常多難以想像的挑戰,這隻鬼蝠魟展翼即達5公尺多,重達1.3噸,找到冷凍櫃後,還需要合適的冰存及處理場地,也非常感謝金車生技水產養殖研發中心給予協助,才能完成這項任務。他指出,光是取皮就花了團隊整整七天的時間,大家每天早上進冰櫃,一路施作到晚上十點、十一點才出來,就是為了完整保留鬼蝠魟的原貌。

經過眾人不畏艱難持續努力,終於完整取下外皮。(圖片提供/海科館)
經過眾人不畏艱難持續努力,終於完整取下外皮。(圖片提供/海科館)

海洋保育署科長莊士鋒指出,製作這類大型軟骨魚的標本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辛苦,除了需要在低溫下作業,魚肉腐敗時還會產生大量阿摩尼亞味。一條600克的小魚散發的味道已經很難忍受,更何況是1.3公噸的魚體,實在很難想像,還要長時間處於其間作業。

另一項困難挑戰在於將魚皮覆蓋於假體上,鬼蝠魟魚皮不僅縮水的力道非常驚人,用38釐米的不鏽鋼釘固定都會被扯掉之外,魚皮本身有倒刺、比鯊魚皮還要粗糙,「可以把它想像是揉成一團的砂紙,我們要用手一片一片的拉開壓平」,李宗翰回憶說,魚皮粗糙得就像跟砂紙一樣,在這段過程中,每個人ㄧ不小心手上就都是傷痕。為了完整呈現它原有的姿態,團隊用盡各種方式,終將整隻標本假體覆滿真皮,加上極其講究的噴裝上色,才呈現出如此靈動的姿態。

施作覆皮時魚皮收縮的力量非常強,就算打進38釐米的鋼釘,都會被拉出來。(圖片提供/海科館)
施作覆皮時魚皮收縮的力量非常強,就算打進38釐米的鋼釘,都會被拉出來。(圖片提供/海科館)
外部修整時非常需要細心與耐心,一邊平整、一邊拉伸,完成成品在最薄處甚至厚度不到1公分。(圖片提供/海科館)
外部修整時非常需要細心與耐心,一邊平整、一邊拉伸,完成成品在最薄處甚至厚度不到1公分。(圖片提供/海科館)

海科館施主任更進一步說明,在標本處理作業上,國內從來沒有處理過大型魟魚剝製標本的實作經驗,因此在製作過程中,也必須面對許多未知的狀況與試驗。從剝皮計畫、柔劑的處理、削皮作業、軟骨的清潔與處理、假體的製作與修正、復皮作業、塗裝等等手續,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確認,耗時一年多才完成今天的標本展示物件。這集結眾人力量讓鬼蝠魟以再度「復活」之姿,展現並懸掛於海科館讓民眾有機會認識這優雅的「海洋飛天魔毯」鬼蝠魟,未來面對常溫展示的環境,包括氣溫、濕度、光害等課題,以及日後的藏品維護技術,與相關經驗的累積而言,都是值得挑戰的課題。

耗時380天克服種種難關,台灣第一隻完整大型魚鬼蝠魟標本終於順利翱翔在海科館。(圖片提供/海科館)
耗時380天克服種種難關,台灣第一隻完整大型魚鬼蝠魟標本終於順利翱翔在海科館。(圖片提供/海科館)

380天精細處理,最終完美呈現

海科館代理館長王明源表示大型鬼蝠魟標本,專業團隊花了整整380天,從剝皮、柔劑處理、削皮作業、軟骨的清潔與處理、假體製作與修正、復皮作業、塗裝等手續,像在創作藝術品一樣,一筆一畫地讓這尾鬼蝠魟「復活」過來,製作成栩栩如生的標本,再度「復活」的鬼蝠魟懸吊展示於主題館5樓廊道上,特別以俯衝的姿態游向科學廳廊道的挑高玻璃帷幕,不但活靈活現且動感十足。除了提供民眾近距離的觀賞鬼幅魟優美的姿態外,也可認識與了解鬼蝠魟相關的生物學及生態學的知識,更讓民眾多了一處來海科館可拍照打卡的夯點。

全國第一尾大型鬼蝠魟標本15日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主題館5樓正式展出,開幕當日多位貴賓到場參與,左起為基隆市產業發展處副處長蔡馥嚀、海洋保育署科長莊士鋒、川欣企業負責人周美琴、海科館代理館長王明源、海洋大學莊守正教授、鯨魚龍標本師李宗翰、基隆市動物保護防疫所所長陳柏廷。(圖片提供/海科館)
全國第一尾大型鬼蝠魟標本15日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主題館5樓正式展出,開幕當日多位貴賓到場參與,左起為基隆市產業發展處副處長蔡馥嚀、海洋保育署科長莊士鋒、川欣企業負責人周美琴、海科館代理館長王明源、海洋大學莊守正教授、鯨魚龍標本師李宗翰、基隆市動物保護防疫所所長陳柏廷。(圖片提供/海科館)

全國第一尾大型鬼蝠魟標本即日起正式在海科館登場,歡迎民眾於開館時間到海科館主題館5樓一睹雙吻前口蝠鱝(鬼蝠魟)的優美姿態,了解鬼蝠魟的生物學及生態學知識。

【蝠妹小檔案】

雙翼寬度:5.45公尺

體重:1,300公斤

年齡:青少年期

性別:雌性

欣傳媒 何儀琳 https://www.xinmedia.com/article/302685

基隆 博物館

延伸閱讀

全國首見5公尺鬼蝠魟標本 「空中芭蕾」翱翔海科館

入夜仍低溫 彰化消防一天急病救護53件「3起命危」

車頭全毀…國1北上埔鹽路段3車追撞釀2死1傷 警查事故原因

海科館前館長又有黑料 藍委揭用公帑帶小姑爽遊哈利波特影城

相關新聞

蘆洲也買得到日本火紅的生乳甜甜圈囉!提供內用想吃個下午茶也沒問題

udn走跳美食/Irene's 食旅.時旅 位於蘆洲中山二路上的湘鄰下午茶 麵包,鄰近瑞駿汽車代檢廠,是近期討論度蠻高的一家新穎麵包店,附近不好停車,店家特別整理出門前的位置,讓機車能暫停片刻選

住進浪漫山城!從質感民宿到海景房 「九份必住民宿」大公開

【FunTime小編群】之前誤傳宮崎駿大師的《神隱少女》有許多場景都來自於九份(因為真的太像了XD),吸引了國內外旅客前來,無論是獨有的山水地貌、九份老街的特色茶樓,過去更是讓不少日本遊客趨之若鶩,無論是下起濛濛細雨、太陽高照,白天或是夜晚,這座山城都有不同的美,小編推薦來到九份一定要住一晚才能好好體會!

雨天不掃興!3家「台北室內攀岩」推薦,挑戰體能與腦力極限

下雨天讓你原本的計劃泡湯?那麼沒有天氣和人數限制的室內攀岩,你一定去體驗看看!室內攀岩不只是一項體能運動,更結合了策略與腦力挑戰,成為近年備受矚目的城市運動選擇。七分之二的探索精選 3 家台北人氣室內攀岩場進行全面評比,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進階玩家,都能找到最適合的攀岩空間,讓你在運動中鍛鍊肌力、釋放壓力、挑戰自我!

台北東湖美食地圖|老台北人激推 5 家私藏美食,一次收齊東湖人氣美食名單

想吃飽又想吃巧?來到東湖,這五家在地人默默珍藏的寶藏店家絕對不能錯過。從早晨巷弄人氣早餐,到晚餐熱銷拉麵與炙燒豆花,每一口都讓人回味無窮。這次小編實際跑了一趟,把心得、推薦與營業資訊通通整理好,跟著這篇吃東湖就對了!

台北人也不一定去過!雄獅獨家「開放陽明山中山樓」入住神祕圓山飯店,深入台北歷史文化

在台灣眾多國旅行程中,雄獅旅行社推出的「開箱中山樓獨家路線2日」憑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主軸脫穎而出,被譽為台北最具特色且富有教育意義的行程之一;它巧妙地結合獨家元素與歷史景點,讓旅客能從嶄新的角度認識台

開箱內湖免門票「新遊戲場」!多項趣味設施藏身「7米高鱷魚遊戲塔」 新增「遊戲沙坑、共融式旋轉盤」玩到不想回家

開箱內湖免門票「新遊戲場」!石潭公園遊戲場更新完工,不光新增了「7米高鱷魚造型遊戲塔」,還新設2座景觀公廁及多樣設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