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魚搏鬥的虱目魚上岸 夕陽下的萬馬奔騰

【圖/文:陳志東】
作者介紹|陳志東
獨立記者,專注於台灣休閒農業及食材深度報導。著有《休閒農業走過20年》、《農村廚房尋味之旅》、《嘉南平原的心跳聲》等書。
秋天是虱目魚上岸的季節。這個已經在台灣活跳了300多年的國民魚種,雖然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每天都有魚池會捕撈,但因為它怕冷,如果冬季寒流太強,仍免不了意外涷斃或成長緩慢耗費飼料,因此多數漁民都選擇深秋之前就請虱目魚上岸,而看虱目魚上岸,是種腎上腺素會跟著飆升的體驗。
虱目魚如果是野生,等5歲性成熟後,體型最大可達1.8公尺,是那種身高可以去打籃球的大魚,而養殖虱目魚通常是1歲40公分左右就上岸。雖然只有40公分,但它們體型渾圓結實,渾身都是力氣,當魚網靠近受到驚嚇,它們會如飛魚般起飛,漁民在水中不小心被撞到就會瘀青出血。為了避免它們亂竄導致漁民受傷或自身魚肉淤血影響肉質,在網撈同時,漁民通常會配合電擊將其電暈。最震撼的畫面,就是當電擊的竹竿入水之前,這時已經困在網中的虱目魚會如萬馬奔騰非常壯觀,讓人看得腎上腺素飆升。但在這樣場景中,也不免讓人思考電擊是讓它們暈眩解脫,還是增加痛苦?它們會痛嗎?電擊那一下會導致肉質緊縮嗎?而不電擊會又會延長它們多少的痛苦時間?關於虱目魚肉質、動物福利、漁民心態、市場價值等等衝突,這時也往往會在大家心中萬馬奔騰。我們對於該如何正確對待水生動物,瞭解得還是太少。



不像烏魚、香魚都是清晨天未亮就要抓,虱目魚通常是清晨、下午或晚上,不同時段都可以抓。台南安平漁光島虱目魚主題館的盧靖穎館長表示,這稱之為「早流」、「晡流」與「暝流」。
三個不同撈魚時段 送往台灣各地
通常「早流」清晨抓魚是為了將上岸的魚都立即送進加工廠,或許取魚肚冷凍包裝,或許做成虱目魚香腸、虱目魚丸等等,清晨打撈後送進加工廠裡就能當天完工,或是送往花蓮、台東等東部交通較遙遠地區。
晡流的「晡」代表閩南語下午之意,這時段撈魚主要是送往北部,處理好之後剛好趕上清晨早市開賣。「暝流」通常是傍晚6點開始準備作業,忙到晚上10點多或更晚,撈起來的魚主要都供給台南、高雄等南部菜市場與小吃店使用。這時段南台灣的陽光不再炙熱,魚群準備入睡傻呼呼,更重要是這時打撈起來刮去魚鱗處理完成並運送,大概半夜時段就能把虱目魚送到每一戶訂購者的攤位上,等到清晨,虱目魚肚粥、虱目魚皮粥、乾煎魚腸、滷虱目魚頭等美味,就一碗一碗冒著煙,溫暖了南台灣人的胃腸。

弄魚與消肚 造就美味煎魚腸
通常「暝流」晚上撈的魚,漁民會提前一天停止餵魚,讓魚腸胃淨空,等當天下午則會「弄魚」,通常是以木板拍打水面嚇魚,讓魚嚇到排淨腸內廢棄物,稱為「消肚」,透過這樣的飢餓與驚嚇,可確保魚腸的潔淨。虱目魚為了奉獻美味,過程還真是多災多難。
從1694年的台灣府志記載虱目魚以來,這一尾已經陪了台灣300多年的魚,近年因為光電搶地導致面積不斷縮減,魚價不停飆高,而我們吃了它300多年,卻多數人連它怎麼養、怎麼撈、怎麼友善對待都不太清楚。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的「農遊超市」也因此推出「虱目魚上岸」行程,計畫未來每年秋季都能帶領遊客前往觀賞虱目魚撈捕作業,讓這尾台灣國民魚種能有機會被更認識,除了感受那萬馬奔騰的震撼,也期待可以思考如何更善待虱目魚。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登(加)入 udn 會員不只享專屬優惠,現在再送 LINE POINTS 5 點!即日起至 11/20,不論新朋友或老朋友,輕鬆加入就有獎,馬上入手點數,讓生活多一點開心回饋。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