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客運退出南高屏市場 嘉義站長感慨「錯誤政策」是公司虧損主因

國光客運近日宣布,8月31日起停駛包含台北—高雄等在內8條南部中長途國道路線,並將墾丁線交由高雄客運與屏東客運接手,班次與票價維持不變。公路局強調旅客權益不受影響,但此舉也再度凸顯國光在南部經營困境。國光嘉義站長謝連仲直言,公司長年虧損並非單純來自市場競爭,而是內部政策錯誤與經營策略失衡所致。
謝連仲臉書貼文感慨,公司昔日獲利豐厚,本可持續壯大,卻因成立多家子公司經營材料與保養業務,反而拖累母公司財務,就像「幾個兒子慢慢吸乾母親的血」,導致每車公里營運成本居全國業界之冠。
謝連仲回憶,過去公路局下屬的台汽客運曾是全國運輸龍頭,2001年民營化後頭幾年業績亮眼,員工還能年年分紅,不少人投入的每股30萬元很快回本。然而高層因收入可觀,開始另闢投資方向,卻缺乏長遠規畫。疫情期間更顯弊病,管理階層「不務正業」,缺乏積極作為,反讓有能力與向心力的幹部陸續離職,最終留下龐大虧損與20至30億元負債。
「最後這些高層無顏面對股東,只能選擇離開。」謝連仲直言,國光今日困境,歸咎於錯誤政策與人為因素,最受傷的反而是一群對公司仍懷抱忠誠的基層員工。
國光南部經營困境由來已久。嘉義地區雖為國光重要據點,經營往返台北及台中的路線,並負責嘉義市區電動公車與市府委託的後火車站先期交通轉運中心。但隨著高鐵與台鐵雙鐵崛起,客源大量流失,轉運中心原本有7家中長途客運進駐,如今僅剩國光、統聯、和欣及員林客運。和欣客運更於今年6月底停駛嘉義—高雄「7502」路線,再次顯示雙鐵分食效應。
儘管挑戰嚴峻,謝連仲仍強調,嘉義站在國光整體版圖具重要地位。特別是市區電動公車載客率表現亮眼,被視為全國典範,也成為公司經營的一大亮點。面對雙鐵優勢壓力,公路客運如何轉型尋找生存模式,仍是外界關注焦點。國光退出南部部分路線,雖保住旅客權益,但反映長途客運業在新型交通格局下掙扎與轉型急迫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