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劍指傅崐萁?賴清德「團結第七講」移師花蓮 閉門會議引關注

基隆台電大樓安裝冷氣機 工人6樓墜地無呼吸心跳

台師大女足傳霸凌抽血換學分 卓榮泰震怒開鍘教練:全面檢討

4成遊客會踩點太魯閣 震後花蓮觀光何去何從?縣府推這些「隱藏版景點」

花蓮除了太魯閣,還有許多旅遊景點。圖為玉里193線。取自臉書@花蓮觀光粉絲團
花蓮除了太魯閣,還有許多旅遊景點。圖為玉里193線。取自臉書@花蓮觀光粉絲團

談到距今2個月前、芮氏規模達7.2的震災,許多花蓮人仍心悸猶存。對比25年前的921大地震,這次0403花蓮強震造成的傷亡人數雖微乎其微,但大震對花蓮造成的經濟內傷,影響面持續擴大,遊客信心不足,商家們全在哀嚎,面對沒有太魯閣的未來,佔縣內產值達7成的花蓮觀光業,該何去何從?花蓮縣政府重新盤點觀光資源,海港、空港雙管齊下,又看到哪些潛藏的機會與魅力?

近來台股上演「台積電一個人的武林」,同一時間,花蓮的觀光業也在上演「太魯閣一人的武林」。疫情後,每年赴花蓮的千萬旅遊人次,3、4成遊客都會前往太魯閣踩點,壯麗的太魯閣景觀吸引海內外遊客持續來訪,多年來持續是花蓮的「人氣王」。

但2個月前的大震,讓太魯閣受了重傷,綠油油的外衣被大自然扒開,劃上一道又一道灰撲撲的傷痕,大自然的力量,讓花蓮觀光業面臨了強大的轉型壓力。

2個月前的大震,讓太魯閣受了重傷。取自臉書@太魯閣國家公園
2個月前的大震,讓太魯閣受了重傷。取自臉書@太魯閣國家公園

縱谷線、太平洋公路、出海賞鯨,花蓮旅遊仍有亮點

「花蓮其實還有很多美好的景點,只是當時的太魯閣太耀眼。」震災2周月後,花蓮縣長徐榛蔚接受《遠見》專訪,強調早在震災之前,縣府團隊就時常討論「除了太魯閣之外的其他旅遊方案」。她盤點,包括串接七星潭、鯉魚潭,一次可將海景與山景盡收眼底的縱谷花蓮線;稻穗與山脈交織的193縣道旅遊路線,豐富的原住民文化資產,甚至還可搭船賞鯨……。

「過去我們推的(花蓮觀光品牌)是慢精品,就是來花蓮深度旅遊,也推了相當多的旅遊路線,」上述的這些縱谷花蓮線、太平洋公路台11線,就是縣府針對慢精品,並已開發完畢的遊程,許多遊程已與KKday等業者合作,並有成熟的商模。

稻穗與山脈交織的193縣道旅遊路線。取自花蓮觀光資訊網
稻穗與山脈交織的193縣道旅遊路線。取自花蓮觀光資訊網

只是,崖壁峭立、景致清幽的太魯閣,過去畢竟光芒太盛,遮蔽了花蓮縣內其他觀光景點的鋒芒。0403強震重傷了縣內觀光明星,但換個角度想,其實也是大自然給花蓮觀光產業的一個轉折點。不同在新聞上看到的危樓、土石崩塌景象,震後的花蓮早已恢復如常生活,各個觀光景點,均靜謐、慵懶的躺在天海一色的絕景中,等待遊客的再度光臨。

相比過往,6月,雖然旅遊旺季已近,但大震後的花蓮少了以往的車水馬龍,業者求「遊客」若渴,為了搶救7成產值的觀光業,縣府早早推出「永續遊花蓮獎勵方案」,疊加交通部觀光署自6月開始的旅遊補助方案,各項住宿補貼與優惠齊發,讓花蓮成為現今國旅最划算目的地。

但大震後的2個月內,餘震統計共上千件,甚至0423當天,一個晚上震了70次,不但「耐震」的花蓮人受不了,更嚴重打擊遊客旅遊信心,認為「來花蓮不安全」,遊客人數直直落,住宿率墜崖式滑落至不足一成。

搶時間化解歇業潮,重建觀光信心是關鍵

同時,一則訊息更散布於當地觀光業,透露花蓮正在爆發一股「歇業潮」,業者組成的社團群組,成員45人,但其中30位打算於5月底就出清歇業。代表縣府要搶救觀光業,必須跟時間賽跑。

「如果不搶時間,只會讓業者的經濟一直往下崩跌,還是那句話,觀光信心必須要重建。」徐榛蔚強調,雖然目前花蓮生活一切正常,但要如何扭轉大家認為「花蓮危險」的印象,是振興花蓮觀光的重中之重。重建觀光信心,徐榛蔚有兩個作法。

首先是向外界強調花蓮面對災害時的韌性。「大自然的現象,我們只能正面接受,但花蓮縣這幾年經常做不定時、不定向的防災演練,強化韌性。」徐榛蔚以校園防災演練為例,演練地震或颱風發生時的各種「複合式」災難狀況。比方說地震引發大火,人員如何疏散才不會被煙燻到、如何快速清查人數,確認所有人均平安撤出、第一時間有多少志工能迅速投入……等等。說服遊客,就算災難發生,花蓮也能最大幅度降低人員傷亡的機率。

另外,就是希望所有人都能成為花蓮的觀光大使,透過社群媒體轉發花蓮的現況,「讓大家都能知道,花蓮一切都好。」她透露,不論是近日拜訪縣府的以色列駐台代表,或者是獅子會、扶輪社、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等等,她都力勸大家幫忙打卡,希望透過眾人的力量,重建遊客造訪花蓮的信心。

交通建設不足,瓜農賣貨繞了3/4個台灣

除了重建遊客信心,徐榛蔚更強調,0403地震也凸顯花蓮交通建設的不足,「現在透過南迴公路、火車還是可以來花蓮,但還是很辛苦,因為交通不便。」往北的蘇花公路,下清水橋段仍在進行搶修,每日通行時間有限;往中部的台8線,花蓮到天祥這段路況仍不穩定,每當大雨,路旁的土石仍有崩塌的可能。

自由行旅客,現階段搭乘火車前來花蓮並無不便,但以公路運輸為主的團客,要從北台灣過來則顯德困難重重,「我們還是希望,有一條安全的環島路網,因為這條路,不只是花蓮人在走,也是世界的友人、全台灣的人都可以走的路。」

先前蘇花公路斷橋時,花蓮的瓜農必須載著西瓜,繞了3/4個台灣、駕駛十餘小時才能把貨運到雙北,墊高整體人力、物力成本,「勞基法規定8小時,司機要換班,一台車載著2、3個司機一起開,交通的不便,真的造成很大的困擾。」徐榛蔚憂心,往北的蘇花公路,下清水橋預計年底才完成原橋重建,現在只能走暫修的便道,「在這整個8月裡面,花蓮的觀光產業真的會非常辛苦。」

她感嘆,每當蘇花公路一發生落石,花蓮就變成孤島,不但東西出不去,人也無法進來,不然就要走南迴繞台灣一圈,「所以你說花東交通三法(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國道6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需不需要?當然需要!」雖然宜花東三縣市加起來的人口僅100萬人,但東部民眾也有自己的交通平權。

徐榛蔚感嘆,每當蘇花公路一發生落石,花蓮就變成孤島。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劉學聖攝影
徐榛蔚感嘆,每當蘇花公路一發生落石,花蓮就變成孤島。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劉學聖攝影

中央可思考活化地方海空港

展望未來,花蓮縣行研處長吳昆儒指出,後疫情時代後,台灣的國旅熱度已經降低,台灣人全跑到國外去玩,因此,從觀光角度來看,「如何吸引外國人進到台灣,將是觀光署的重要課題,」包括有無設定一套策略,年年提升造訪台灣的國際旅客人次。

徐榛蔚也表示,在震後的4月下旬,仍有包機載著國際觀光客,遠從越南直航花蓮,「包機直航是地方政府不斷推動的項目,其實中央可以思考如何活化花蓮的空港、海港。」

她透露,0403大陣後,數艘原計畫造訪花蓮的郵輪,都改繞到其他地方去,一下子讓花蓮少了數千位外國遊客;空港部分,目前也幾乎沒有飛機在飛,「只剩往來台北一天一班、台中一週兩班、高雄一週兩班,全都被COVID-19拉走了。」直言,疫後,全台觀光產業都在往下走。

危機就是轉機,震後如何再造花蓮、乃至於全台的觀光競爭力,中央與地方或許可以多溝通、多攜手找新路。

(本文出自2024.06.05《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你真的會用微波爐嗎?超商「3種東西」千萬別微波 誤放恐爆炸

日本人來台指名衝「本土生活百貨」爆買 網封「台版唐吉訶德」推4共同點

黃仁勳掀夜市旋風 他問哪處此生必逛?網推南部1觀光夜市:白天也能逛

旅遊旺季怕「沒地方住?」專家建議3妙招 訂房還能省錢

相關新聞

宜蘭最強「中菜吃到飽」回歸!坐擁蘭陽百萬美景+暢吃「50up道美饌」只要599 加碼「4人同行1人免費」場次、菜單一次看

坐擁宜蘭美景的「中式餐點吃到飽」來了!知名景觀餐廳「現點現做中式餐點吃到飽」強勢回歸,每人最低599元即可享用各式冷盤、熱炒、港點等超過50道佳餚,加碼「四人成行一人免費」輕鬆揪吃!

入場免費!限期展出2個月 爸媽帶路前進「東南亞第一」基地創造孩子的「字我」

又到了小朋友放暑假的時間了,還有爸媽不知道怎麼安排親子出遊的地點嗎?來宜蘭走走吧~前身是中興紙廠的「中興文創園區」剛好在暑假期間舉辦「書冊與文字的載體」特展,可以免費入場、寓教於樂,又能與週邊的景點連結成為兩天一夜小旅行,爸媽們快筆記起來!

暑假帶孩子放電去!超童趣的「宜蘭親子民宿」清單大公開

【FunTime小編群】有小朋友又想到宜蘭玩,住宿到底要怎麼訂?宜蘭親子民宿不僅空間大、遊戲多,還有特殊主題民宿、台版哈利波特城堡可以選擇,但宜蘭親子民宿要訂哪間比較適合自己和家人呢?趕快跟小編來看看這篇宜蘭親子民宿特輯,一篇告訴你這些宜蘭親子民宿的特色在哪裡。

短尾矮袋鼠粉綜衝了! 全台唯一「DINOTAENG呆萌町主題房」插旗台東 入住送刨冰+限定住房禮超澎湃

短尾矮袋鼠粉綜衝了! 全台唯一「DINOTAENG呆萌町主題房」插旗台東 入住送刨冰+限定住房禮超澎湃

4間網路超人氣的必吃台東排隊美食:藍蜻蜓炸雞、浮誇水果珍奶、陳家蔥油餅黑輪、榕樹下米苔目

你以為台東只有風景?錯!這篇小編幫你收錄在地人推薦與觀光客必吃的 4 間台東人氣美食:從超浮誇水果珍奶、30 年炸雞老店、超人氣蔥油餅到古早味米苔目,走一趟台東市中心,就能一網打盡。如果你正在規劃台東行程,這份名單趕快收藏,下一趟台東旅程不踩雷!

夏夜最夢幻! 花蓮鯉魚潭「仲夏水岸光影節」 七大燈區夢幻登場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花蓮夏夜最夢幻的光影饗宴即將登場!由交通部觀光署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簡稱縱管處)主辦的「2025花蓮鯉魚潭仲夏水岸光影節」,以絢麗燈光結合動態藝術裝置,打造出流光溢彩的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