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林場100年...9大系列活動登場 帶你去太平山迎媽祖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陳列的蒸汽火車。圖/林業署宜蘭分署提供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陳列的蒸汽火車。圖/林業署宜蘭分署提供

依文資法登錄為文化景觀的「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前身是1924年的「羅東林場」,曾是太平山檜木集散地,至今100年歷史,除了是重要林業文化資產,更是觀光熱點。林業署宜蘭分署為紀念羅東林場100年,3月起將舉辦9場系列活動,透過市集、論壇、新書發表等,回顧與前瞻林業文化保存及活化利用。

宜蘭林業發展始於日本人在1914進入太平山, 1921年起興建收購糖廠鐵道作為太平山森林運材鐵道,鐵道從土場站起至羅東的竹林車站於1924年通車,「羅東林場」因此取代員山貯木場成為木材集散地,太平山與阿里山、八仙山林場並列為日治時期3大林場,開採規模更是3大林場之首。

1979年隨森林鐵道停駛及1991年林產業轉型,羅東林場逐漸式微荒廢,直至2009年以「羅東林業文化園區」之名轉型,2012年依據文資法全區13.2公頃登錄為文化景觀區,開放參觀,每年吸引80萬至100萬名遊客造訪。

林業署宜蘭分署為紀念羅東林場100年,自3月起舉辦9場系列活動,包括羅東林場100年紀念特展、傳承下個百年·植樹羅東林場、太平山迎媽祖小旅行、林場音樂會、林鐵溯源、林場開麥拉、羅東林場回顧與前瞻論壇、羅東林鐵新書發表會、靚水之光新書發表會,系列活動時間持續到10月,邀請民眾回顧百年,以不同方式看見新的羅東林場。

首場「羅東林場100年紀念特展」3月1日上午10點30分在林業文化園區森動館開展,接續配合植樹月,3月2日舉辦「傳承下個百年·植樹羅東林場」大型活動,每年太平山都會舉行迎媽祖文化祭典,讓民眾引頸期盼,今年首次辦「太平山迎媽祖小旅行」,開放報名於3月27日參加。

有興趣參加活動的民眾可上網查詢,宜蘭分署https://yilan.forest.gov.tw/;羅東林業文化園區https://recreation.forest.gov.tw/Forestry/CP?typ_id=0100021。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的竹林車站廣場。 圖/林業署宜蘭分署提供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的竹林車站廣場。 圖/林業署宜蘭分署提供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的貯木池。圖/林業署宜蘭分署提供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的貯木池。圖/林業署宜蘭分署提供

延伸閱讀

羅東林業園區國產材製材專賣所開幕 專售驗證履歷商品

羅東七旬翁疑搶快穿越列車月台遭撞!左腿骨折 恐挨罰上萬元

解決羅東每年逾50流浪幼兒難題 宜縣府幼幼專班新舍動土

宜花線客運熄燈民眾憂停駛擴大 宜縣府:不必擔心

相關新聞

CP值超高! 台東必住飯店指南:景觀、美食、溫泉一次看

【FunTime小編群】台東背倚翠綠的花東縱谷,面對湛藍的太平洋,好山好水好風景讓前去遊玩的旅客流連忘返,有名的知本溫泉更是每年吸引無數人潮造訪~小編整理了幾間網友熱推的台東CP值超高飯店,讓大家可以在倘佯台東好山好水好風景的同時,享受寬敞舒適的房間和超貼心服務!

攝影控快衝!花蓮六十石山金針花海x耶穌光 完美交織金黃奇景

花蓮的夏天,不只海天一色,更有如畫般的金針花海讓人沉醉!一起走進六十石山的金黃世界,收錄最美的風景與光影交錯。

沒住過會後悔!花蓮超漂亮的無敵海景房推薦

【FunTime小編群】依山傍水的花蓮,西有碧綠的花東縱谷、東有湛藍的太平洋,風景優美、空氣清新,讓許多遊客流連忘返!小編推薦大家幾間擁有無敵海景的花蓮飯店,讓你一早起床就看得到海,整天都會有好心情!

入住森林系生態祕境 抓蝦戲水、夜間尋蛙,親山近水童趣一夏

酷暑逼人,不想汗流浹背趕行程,不妨入住蓊鬱的森林系旅居,放空身心吧!「紫森林-三富休閒農場」前身為三富休閒農場,創立至今已超過30年。農場創辦人徐文良為宜蘭在地人,懷抱著愛鄉愛土的心,因曾目睹過度開發導致土石流,深感環境維護的重要性。自購得這片土地後,便將原本的柚子林轉型為休閒農場,陸續引進多樣水土保持與景觀植物,並堅持不使用農藥及化學肥料,致力以自然生態工法維持生態平衡。經年累月耕耘,使園區逐漸恢復生物多樣性,如今在農場內可觀察到22種蛙類、70-80種蝴蝶、蛾類、蜘蛛、螢火蟲、食蟹獴、台灣獼猴、白鼻心、山羌等昆蟲與動物,綠意盎然又充滿蓬勃生機。

花蓮百年老屋變身冰店! 35年老字號「一心泡泡冰」11月遷新址 「野光」餐廳8月底熄燈

花蓮百年老屋變身冰店! 35年老字號「一心泡泡冰」11月遷新址 「野光」餐廳8月底熄燈

花蓮信仰盛會登場!2025先民文化節帶你全方位體驗祭儀文化

文化,不只是記憶中的祭典與符號,而是可以親手擲筊、品嚐粥香、帶回香火袋的真實體驗。快來「2025先民文化節」,和家人一起走進台灣的信仰日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