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15年度國防預算編列9495億元 特別預算達1868億

政府面臨三項挑戰 政院:明年軍公教不加薪

家長注意!全國僅雲林縣197所學校暑假提早結束 這原因8月25日就開學

TSA安檢員「頭痛旅客」名單 這5種人最容易上榜

聯邦運輸安全管理局(Transportation Security Administration,TSA)。示意圖(路透)
聯邦運輸安全管理局(Transportation Security Administration,TSA)。示意圖(路透)

你是否曾懷疑聯邦運輸安全管理局(Transportation Security Administration,TSA)的安檢人員特別針對你?別擔心,你不是唯一這麼想的人。

根據雅虎新聞網(Yahoo)報導,TSA 每天要檢查數百萬名旅客。若你沒在機場工作過,大概很難想像什麼叫做「每幾秒重複一次指令」,而且還經常被忽視。所以,是的,有些安檢人員可能顯得不太友善,但多半不是刻意無禮,而是真的太累了。

事實上,TSA 人員並不討厭你。不過說實話,他們有可能對你感到厭煩,而且通常是有理由的。

理解哪些行為會讓TSA們頭大,哪些行為有助於你更快速、順利地通過安檢。以下就是一份「避免成為討人厭旅客」的非官方指南:

1.別要求插隊

你遲到了,登機門快關了,正想拜託TSA人員讓你插隊?先等等。

這通常行不通。若每位遲到的旅客都被「特別照顧」,安檢現場早就亂成一團。TSA的責任是維持流程公平與秩序。不過,這裡有個小訣竅:建立關係。

TSO(運輸安檢官)表示,對於那些經常飛行、願意打聲招呼、禮貌互動的旅客,在不忙的時候確實可能會「通融」一些。所以與其倚老賣老、咄咄逼人,不如友善一點、態度一致,這樣做可能真的讓你爭取到一些方便。

2.別一次遞上一疊登機證

你可能覺得幫全家人遞登機證能節省時間,但其實這樣反而會拖慢流程。

每位旅客都應該自己出示身分證與登機證。這是為了確保身分資訊正確,特別是在現在面部辨識技術越來越普遍的情況下。此外,這樣做也能減少混亂。

不確定怎麼做?問一句,「我們可以一個一個來嗎?」這樣的禮貌,TSA會看在眼裡,也能避免你被默默列入「令人頭痛旅客」名單。

3.口袋裡有紙 請誠實說

TSA問你,「口袋裡有東西嗎?」你說沒有,結果掃描器卻響了?

很可能只是張收據、紙巾,甚至一片口香糖。但這些看似無害的小東西,都可能觸發警報,導致你被拉去做額外檢查,甚至搜身,多花你10分鐘不說,還讓隊伍後面的人一起受影響。

進安檢前,徹底清空口袋。不只是金屬物品,連紙張、唇膏、硬幣都不要漏。唇膏如果一定要帶在身上,記得打開蓋子給TSA看一眼就好。

4.包包被攔 千萬別伸手碰

你的包被抽檢時,請務必把手收好。

安檢區是TSA控制的空間,即使你只是想拿回鞋子,也可能被誤認為干擾檢查流程。這不僅讓你自己陷入麻煩,也會讓TSA對你額外關注。

怕赤腳站著不舒服?把鞋子單獨放一個盤子,這樣即使包包被檢查,你還是可以先把鞋穿回去,舒適地等候。

5.你可以拒絕掃描 但請準備好等

你有權利拒絕進入全身掃描儀,無論是因為宗教、健康或隱私理由,都可以選擇接受人工搜身。

這完全合法,但會讓TSA的工作更麻煩。他們需要暫停手邊工作,找同性別人員、遵循一整套規範流程進行檢查,尤其在高峰時段,等待時間可能更久。

所以,如果你選擇這條路,請有心理準備,也給予配合與耐心。雖然TSA人員可能因此有點不耐,但這不代表你應該放棄自己的權利,這是你可以安心主張的選擇。

TSA不是在整你 而是在保護你

TSA安檢人員的任務,不是讓你假期毀了,而是讓你平安抵達目的地。他們的壓力大、時間緊,若你能避免一些常見錯誤,不只能幫他們減少負擔,也能讓你自己更快通關。

所以下次在機場安檢時,試著讓自己「好處理」一點。尤其是常飛的旅客,這會讓TSA記住你是個好相處的人。這或許不能讓你升等頭等艙,但絕對能幫你省下不少麻煩。

延伸閱讀

TSA無接觸通關上線 PreCheck會員還值得嗎?

加州首例 橙縣機場設親子安檢通道

加州首例 橙縣John Wayne機場設親子安檢通道

機場安檢正改變 3付費服務值得嗎?

相關新聞

「仁川、桃園國際機場」雙樞紐崛起!國際客流量台灣進步2名

2024年,全球國際旅客量再創高峰,根據 Airports Council International (ACI) 官方報告達到9.4億人次,年增8.4%,並較2019年疫情前水準高出2.7%。其中,亞洲航空市場表現亮眼,仁川與桃園兩大樞紐機場異軍突起,成為國際旅客激增的重要引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