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鏟子超人」赴光復鄉協助清淤 政院前進協調所:物資充足暫停募集

邁向2050淨零 台塑以ESG打造永續競爭力

▲南亞麥寮分公司獲頒國家永續發展獎。
▲南亞麥寮分公司獲頒國家永續發展獎。

因應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環境部將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納入法規,企業不但要面對法規加嚴,也要面對世界各國的「碳關稅」、「淨零排碳」及「碳費/稅」挑戰。台塑企業原就相當重視環保議題,更將永續發展(ESG)融入營運策略中積極推動,致力於淨零排放、碳中和等相關技術提升,以期達到企業永續發展,與地方共存共榮目標。

●節能循環雙驅動

ESG組織多管齊下為強化淨零排碳,秉持「勤勞樸實、止於至善」精神,推動廠內整理、整頓5S活動,2006年更成立節能減排循環經濟推動組織,由總裁擔任召集人,台塑、南亞、台化、台塑石化四大公司董事長一同參與,定期開會檢討成效,2020年擴大為「ESG推動組織」,執行策略包括廠內製程改善、循環經濟、AI、AI+模擬及數位轉型;建置再生能源及儲能設備;引進國際最精進的減碳技術;研發綠色產品、塑膠回收再利用,全力投入各項ESG工作;此外,在2023年成立轉型專案組,強化核心事業、開拓新事業、持續推動循環經濟及發展新能源轉型四大執行方向,以推動企業永續競爭力。

▲台化新港廠獲環境部頒國家企業環保獎。
▲台化新港廠獲環境部頒國家企業環保獎。

● 每年減碳逾千萬噸

經各項節能減碳措施的推動,至2024年,已完成26,225件節水節能改善案,節水案5,211件, 每日節水41.5萬噸,節能案有21,014件,每年減少CO2排放量1,759萬噸,成效卓著,2024年更獲 政府肯定,如南亞麥寮分公司獲頒國家永續發展獎、台化新港廠獲頒國家企業環保獎、台塑石化煉油部頒發節能標竿獎、台塑旭獲頒資源循環績優。

▲塑化煉油部獲經濟部頒發「節能標竿獎」。
▲塑化煉油部獲經濟部頒發「節能標竿獎」。

台塑企業推動節能減碳循環經濟的理念,係將無法再利用的廢棄物質供他廠使用,以原物料、水資源、能源及廢棄物等四個面向,全力推動跨廠、跨公司資源循環整合再利用。推動成功的要訣為 主導者有堅定的決心、研發取得先進技術及建立良善的管理制度等,另持續深化AI發展、培育AI、大數據及雲端運算人才,運用AI在各領域,以優化產銷提升品質及管理績效、減少能耗,厚植企業競爭力。

推動節能減排循環經濟最大受利者是企業本身,從原料的減量、能源的使用、產品的安全、員工及社區居民的環境保障中,創造出有形跟無形的受益,也間接造福社會、繁榮地方,節能減排是一條企業永續發展必走之路。

相關新聞

竹市首辦議長盃桌球賽 推廣全民運動 賽事將於11月1、2日在民富國小登場 分7大組別

新竹市議會長期支持體育發展,今年首度舉辦新竹市議長盃桌球賽,賽事將於11月1、2日在新竹市北區民富國小登場,分公開組、長青組、機關組及國小男女生甲乙組等7大組別,預計吸引各路好手同場較勁。 近

邁向2050淨零 台塑以ESG打造永續競爭力

因應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環境部將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納入法規,企業不但要面對法規加嚴,也要面對世界各國的「碳關稅」、「淨零排碳」及「碳費/稅」挑戰。台塑企業原就相當重視環保議題,更將永續發展(ESG

雲林良品 中秋團圓最在地的美味

中秋佳節是家人朋友團聚的重要時刻。雲林為農畜大縣,孕育出豐饒的作物與優質畜產品。雲林良品將帶給大家最安心、道地的美味,為今年的團圓時光增添更多驚喜。 安心肉品 海味齊聚 雲

新北挺青年!新北青年租金補貼10月1日開放申請

為減輕年輕族群租屋負擔,新北市政府宣布「115年度青年租金補貼」即將於今年10月1日上午9時起開放受理申請,至明年12月31日下午5時止,採隨到隨辦方式,鼓勵在新北市設籍、就學或就業的青年踴躍申請。

時尚大賞新銳品牌SEIZEYES 登高雄設計節演繹港都風華

KFA高雄時尚大賞再度綻放成果!去年以作品《風對佗位來》獲佳作的新銳品牌「SEIZEYES」,將於10月2日攜手「高雄設計節」,於駁二藝術特區P2倉庫推出服裝秀,展出50套以海洋、港灣等港都意象為靈感

秋遊雲林‧超越相遇

十月的雲林,微風吹拂,山林漸漸染上秋意。這是一個適合沉澱心靈、踏出步伐的季節,邀請旅人用心去感受自然與文化交織的韻律。今年秋天,雲林以「自然×文化」為雙主題,串聯森林療癒與國際偶戲,描繪出一條獨特的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