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打造韌性濱海廊帶防災、生態、低碳觀光一次到位

桃園市政府海岸及資源循環工程處以「防災安全」、「生態保育」及「低碳觀光」三大主軸推動濱海永續發展,目標不只是強化沿海防護,更要打造兼具環境教育與觀光休閒的濱海廊帶。透過整合禦潮設施、生態園區與服務性設施,桃園正逐步實現「安全、宜居、永續」的濱海願景。
後湖逐浪天梯工程 防災、保育、教育多重功能
新屋地區「後湖逐浪天梯工程」是守護海岸線的重要關鍵。面對長年颱風與海浪侵蝕,市府以自然工法重建 940公尺拋石海堤,設計1:6緩坡三層塊石結構,外側採大粒徑塊石吸收浪能,並將防汛道路提升至海平面5公尺以上,可大幅降低淹水與侵蝕風險。工程導入循環資源:鋪面混入 364公噸玻璃砂、設置35張再製塑木椅,並媒合再利用土石方1萬7,500立方公尺,估計減碳效益達4,233公噸,相當於38萬6,210棵樹一年的吸碳量。完工後不僅提升自然海岸比例1.84%,更增設2處生態廊道,實現防災、保育與教育的多重功能。
後湖溪生態園區 親水遊憩熱門景點
除了防災工程,海岸及資源循環工程處也積極營造宜人的生態遊憩環境。「後湖溪生態園區」擁有海水與淡水交會的獨特條件,孕育紅樹林與豐富濕地生態。園區內設有親水觀景平台、湖畔咖啡屋與親子遊樂設施,已成為親子與年輕族群的熱門景點。第二期工程自今(114)年3月啟動,內容包括清淤河道、更新600公尺自行車道及改善舊設施,將於114年底完工。未來營運單位進駐後,將推出水上活動體驗與青年學習遊程,預計於明年4至5月正式啟用,讓後湖溪成為融合休閒、生態與教育的全新亮點。
永安漁港遊客停車場 增設停車格 提供廁所與休憩廣場
在服務設施方面,市府同步推動低碳便民建設。永安漁港遊客停車場利用台61線橋下空間打造,提供221格汽車位與12格機車位,並設有景觀廁所與休憩廣場,不僅解決長年停車不足,更預留低碳運具租借空間,成為濱海綠色交通節點。許厝港濕地低碳轉運中心自112年啟用,設有99格汽車位與43格機車位,設有單車小站及3座智慧公廁,並導入YouBike與電輔車,串聯濕地旅遊。
許厝港南岸歷史人文廣場 喚起民眾在地歷史記憶
許厝港南岸歷史人文廣場則也於今(114)年4月完工,不僅提升旅遊景觀,更喚起民眾在地歷史記憶。廣場內設有歷史解說牆,紀念當地開墾先民許鳳與郭光天,並設置休憩廣場、景觀座椅、入口意象、自行車架等設施,讓遊客在親近自然之餘,也能深入認識許厝港的歷史脈絡與文化故事。
同時,於濱海廊帶推動智慧公廁建置,結合自動化管理與環境感測,提供乾淨便利的公共服務。透過這些建設,桃園不僅提升遊客體驗,更成功串聯許厝港濕地、觀音草漯沙丘、新屋綠色隧道等景點,逐步形塑兼顧低碳交通與生態保育的完整濱海旅遊廊帶。
桃園市政府海岸及資源循環工程處 廣告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