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冰飲品腸桿菌群超標 吃冰不想拉肚子 注意「危險溫度帶」

食藥署今公布最新冰品、飲品的全台衛生稽查結果,包含清原芋圓、COLD STONE酷聖石冰淇淋、鮮芋仙等知名連鎖店都因「腸桿菌群」超標而遭衛生局裁罰。毒物醫師表示,腸桿菌群等微生物無色、無味,肉眼無法觀察,但民眾在購買時仍有可以注意觀察的指標,尤其夏天在7°C至60°C「危險溫度帶」環境中,細菌非常容易孳生。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此次共查核371家業者,抽驗408件飲料、冰品及其原料,結果有6件檢出大腸桿菌等「腸桿菌科」微生物,違規產品及業者已由地方政府衛生局依法處辦,共計裁處18萬。違規業者為清原芋園、COLD STONE 酷聖石冰淇淋、阿義鳳梨冰、鮮芋仙、甘蔗媽媽等知名連鎖業者。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腸桿菌群與大腸桿菌不同,腸桿菌群的培養檢驗只能看出整體衛生情形是否不佳,並非針對特定的菌種做檢驗,例如大腸桿菌。
顏宗海說,民眾若吃到腸桿菌群超標的食物,多以「急性腸胃炎」表現,噁心、嘔吐、發燒等症狀,通常服藥後就能康復;但抵抗力弱的幼兒、長者就得擔心敗血症,嚴重的腸胃炎也可能會導致脫水、電解質不平衡、代謝性酸中毒、造成生命危險。
「買冰要觀察業者配料放在哪。」顏宗海指出,細菌在7°C至60°C的環境下皆可孳生繁殖,醫學上稱為「危險溫度帶」,若民眾去買冰,發現業者某些配料並非放在冰箱,而是放在「室溫」環境就要留心,食物在室溫超過一個小時,就容易孳生細菌,因此買了之後也都要在一個小時內吃完。
除此之外,飲品、冰品調製人員的細節也可以觀察。顏宗海表示,挫冰的冰塊應該戴手套拿取、置放,因為手上平常就會有微生物在上面停留,若直接拿取食材,就容易造成食品汙染,口罩、帽子等配備也都可以注意;同時,工作人員若身體不適也不宜調製食品,避免細菌汙染食物間接傳染給消費者。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