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恭喜!劉雨柔挺8月孕肚和球星胡凱翔今登記結婚

整理包/114年分科倒數衝刺!首次加考數乙 8科重點、答題技巧全收錄

台股上漲297點收22,553點 台積電上漲25元收1,085元

水煮蛋蛋黃呈灰黑疑含重金屬?這樣可以吃嗎 專家一語破迷思

烚蛋蛋黃的顏色,有黃有灰,吳永志博士指,右邊那些偏灰的蛋,正是受到污染,相反偏黃的蛋黃才是正常,卵磷脂與營養得以保留。(節目截圖:《57健康同學會》)
烚蛋蛋黃的顏色,有黃有灰,吳永志博士指,右邊那些偏灰的蛋,正是受到污染,相反偏黃的蛋黃才是正常,卵磷脂與營養得以保留。(節目截圖:《57健康同學會》)

水煮蛋不算最受歡迎的蛋料理,但很多人減肥的時候,都會食水煮蛋,因為它的蛋白質,比其他煮法更能保留及消化。不知大家有沒有試過,切開或咬開水煮蛋時,看見蛋黃的邊位部分灰灰黑黑的,像瘀青了一樣?有專家說,這是因為雞蛋有重金屬殘留,吃多了無益,可是也有專家說,這跟重金屬無關,可以放心吃,到底哪個才正確呢?

蛋黃紫紫黑黑已受污染?

蛋黃什麼顏色?當然是黃色的,但有時候我們會見到水煮蛋蛋黃的邊緣位置,灰灰黑黑的圍了一圈,台灣醫學節目《57健康同學會》就曾邀請養生專家吳永志博士解釋這個現象,他稱自己曾跟其他醫學專家探討這個問題,指出黑黑紫紫的蛋黃其實已受污染。烚蛋蛋黃的顏色,有黃有灰,吳永志博士指,右邊那些偏灰的蛋,正是受到污染,相反偏黃的蛋黃才是正常,卵磷脂與營養得以保留。

可是,吳博士的說法以至其資歷都遇上不少人質疑,更多專家指出,蛋黃灰色根本與受污染與否無關,亦非重金屬過量的問題,純粹是水煮蛋時間影響。另一個健康節目《健康2.0》就請來自然科學與生物及理化科教師張瑞,去探討水煮蛋蛋黃灰黑色的原因,他亦示範了自己的煮蛋方法,確保蛋黃不會像瘀青一樣。主持人問到,水煮完蛋發覺蛋黃黑了一圈,到底是蛋不新鮮,還是重金屬污染問題。

張老師的說法亦與行政院農委員會不謀而合,當局早在幾年前就已澄清這項爭議,破解迷思,強調這個現象不影響食物安全,並解釋:「這是因為蛋在加熱時,蛋白中蛋白質的含硫胺基酸生成硫化物(主要是H2S),與蛋黃的鐵(Fe)反應生成硫化鐵所致,是正常現象。」當局又說:「此硫化鐵有時會觸及蛋黃之蛋白,而該部分之蛋白變成黑色,且在蛋白pH值愈高或加熱溫度愈高及時間愈長,灰綠色帶愈顯著。」因此,各位下次碰到這種蛋黃時,也無需過慮,雖然美觀度有扣分,卻不影響健康。

記者做了個實驗,進一步證實上述說法。記者將同一批蛋分別以不同時間水煮,最後發現蛋黃顏色黃或灰,確實與水煮蛋的時間有關。此外,要是你嫌專家的完美水煮蛋方式要加鹽又要量溫度太麻煩的話,不妨參下以下的水煮蛋基本方法及8大貼士。

延伸閱讀:

入廚貼士-烚蛋必成功8大貼士-實試3種方法邊種最快最慳力

教煮實驗室-捧蛋-1-烚蛋最高境界-焗10分鐘最健康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相關新聞

重現經典媽媽味!10大人氣家常醬油料理 滷肉、紅燒牛肉簡單上桌

有好的醬油、就有好的料理,還記得小時候餐桌上總有媽媽親手燉煮的滷肉飯,或是香氣四溢的三杯雞嗎?那一抹鹹香,來自一勺勾魂的醬油,讓每道家常菜都有了靈魂。

盤點4間「台北烘焙教室」 美味甜點、精緻蛋糕親手做!

看似困難繁雜的烘焙,現在可以輕鬆體驗!在烘焙教室使用已備好的器具、食譜,就算是手殘黨也能做出喜歡的造型,還能品嚐美味的成品,是不是讓人躍躍欲試?這次七分之二的探索就介紹 4 間在台北做蛋糕的店家,快跟朋友、愛人一起來享受烘焙的樂趣,做出甜蜜的蛋糕甜點吧!

手作料理日常/松露味滿滿-松露雞蛋開放式三明治

蛋沙拉應該是大家家中很常做的料理吧,雞蛋加上美乃滋就可以輕鬆完成,怕胖的人可以用無糖優格代替美乃滋,愛松露的我則是用了松露蛋黃醬跟松露芥末醬來代替美乃滋,再加上簡單的海鹽以及黑胡椒調味,帶出松露的美味跟雞蛋的柔軟。

手作料理日常/清新柑橘香氣之咖啡-葡萄柚氣泡咖啡

最近買了一些葡萄柚加進咖啡裡也非常好喝,跟檸檬相比,葡萄柚口味會更加溫潤沒有過酸的口感,不用加糖就很順口,當然如果是喜歡喝甜口味的話,加點糖水或者是蜂蜜也很搭唷!

手作料理日常 口感超特別的甜蜜滋味-「氣泡葡萄」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之前在網路上看到的吃法,網路上是將葡萄放進罐中,再注入氣泡水,這樣浸泡幾個小時即可,這樣葡萄吃起來會有氣泡感真的很特別,太太自從試過之後就愛上氣泡葡萄,大家可以試試看唷!

每一口都濃郁!酸辣開胃的義大利麵料理:鮪魚辣番茄義大利麵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款很適合秋冬,口味帶點微辣又濃郁的麵,作法也相當簡單,材料也不複雜,這道料理就是鮪魚辣番茄義大利麵,其中的精髓是將鮪魚煮到跟醬汁融為一體,這樣子醬汁會完美附著在麵條上,每一口都會很濃郁!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