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媒體人高峰期果斷「迷你退休」 2招實現經濟獨立方法意外簡單

掌摑藍委2009年有前科 邱議瑩打羅智強巴掌判決出爐

MLB/3屆塞揚薛則被大谷翔平擊出陽春砲!再一支平道奇隊史

「2025北投納涼祭」夏日限定登場!泡湯走讀、手作體驗、夏夜活動一次玩遍

圖/北市文化局提供
圖/北市文化局提供

今年夏天最值得安排的北投之旅──「2025 北投納涼祭」已於 7 月 18 日(週五)起至 8 月 3 日(週日)盛大登場。此活動由北投溫泉博物館主辦,重現百年前「台北大納涼會」的浴場文化氛圍,融合溫泉洗浴與夏日戲水的主題,邀請民眾一起重溫北投在地的納涼魅力。祭典期間,北投溫泉博物館延長開館時間,週末開放至 20:00,讓旅客從白天玩到夜晚,盡情享受涼感時光。

圖/北市文化局提供
圖/北市文化局提供

圖/北市文化局提供
圖/北市文化局提供

此次祭典亮點豐富、活動多元。包含推出「北投味遊戲」套票,讓親子團、情侶們在趣味互動中體驗在地風趣;「納涼券」優惠方案引導遊客探索溫泉街;夏季手作 DIY 工作坊邀請參與者製作浴鹽、香包,感受傳統文化手感;結合館舍參與的戶外裝置藝術及藝術匯演,將公共空間化身為創意舞台;還有「納涼生態走讀」體驗,領略北投自然環境與歷史場景。此外,「湯樂園小旅行」與「納涼走讀」兩大行程,結合導覽與泡湯樂趣,安排沿北投溪與溫泉區走訪,讓旅人沉浸於山水與涼意交織的假日悠閒。

圖/北市文化局提供
圖/北市文化局提供

圖/北市文化局提供
圖/北市文化局提供

不僅活動安排精彩,「北投納涼祭」更是文化傳承的象徵。北投溫泉博物館原為 1913 年落成的公共浴場,經 1998 年修復後升格為古蹟博物館,保存了溫泉街獨有的百年浴場記憶。今年的納涼祭以「浴湯」為核心,延伸出納涼E化的多元活動,兼具教育與趣味,呼應「重返納涼祭」的理念──傳承舊時光,創造屬於現代人的夏日回憶。在仲夏夜晚,北投不只是溫泉故鄉,更是重溫歷史、擁抱在地文化的最佳場域。

圖/北市文化局提供
圖/北市文化局提供

北投 溫泉 博物館 裝置藝術 泡湯

相關新聞

不止雨霧與夜市!走訪瑪陵尋礦、八斗逐漁、暖碇拾綠三大路線,翻新你對基隆的農漁山海記憶

提起基隆,你會想起什麼?是氤氳不散的濛濛細雨,是迎著海風的鹹味,還是廟口夜市裡那碗熱氣騰騰的鼎邊趖?這些印象,是基隆深刻的標記,卻也只是這座城市多重面貌中的一隅。近年來,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以「潮嚮.山海基隆」為核心品牌,宛如一位嚮導,引領著到訪基隆的遊客重新認識這片土地。

2025「台北白晝之夜」回歸登場!圓山化身12小時不斷電藝術樂園

一年一度的「台北白晝之夜」將於 11 月 1 日下午 2 點登場,今年以「Hi Story」為主題,巧妙將「History」拆解成「Hi + Story」,邀請市民與旅人用新的視角與城市對話。活動地點選在文化底蘊深厚的圓山地區,串聯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花博園區、舊兒童育樂中心、圓山坑道與金車文藝中心,從日落到凌晨,打造出一座會發光的城市舞台。

海廢創生新玩法! 新北貢寮「星空X藝素村」默默守護著海洋 手工DIY玻璃藝術品及品嚐蔬食料理

udn走跳旅遊/Mika出走美食日誌 貢寮真的是離海很近的小城鎮,只要下了福隆火車站,租一台電輔車,沿著海岸邊走,就可以輕旅行一整天,如果看到這一家以純蔬食X永續旅遊X海廢創生為主題的星空X藝素

不只好拍還很好吃!「台北必訪早午餐」推薦 吸睛早餐盤打造美好的一餐

【FunTime小編群】相信很多人週末休假在家,常常一放鬆就一覺到中午,這時候早午餐就是一個好選擇,但是台北遍地都是餐廳,大海撈針總是害怕踩雷、挑到重看不重吃的餐點,如果你也有這個困擾,就來看看FunTime小編精選的幾間台北必吃早午餐吧!

一週只營業4天! 東北角貢寮絕美海景餐廳「92k週末食堂」採全預約制,季節限定料理「現剖海膽」必吃

udn走跳美食/Mika出走美食日誌 這裡對我來說真的有夠遠,就位於東北角台2線約92公里處,但也確實美的要命!直接海景第一排 搖滾區的水產餐廳,一週只營業4天,很熱門,一定要預約。 提供

東北角冬季必吃美味!從海鮮到暖心小吃的限定饗宴

冬季來到東北角,不只能夠看海賞景,此時也是海鮮最肥美、風味最鮮明的時刻。想知道冬季來東北角能品嚐什麼美食嗎?以下編輯為你精選、值得一訪再訪的限定美味,從海鮮、石花凍、山藥、水果到市集小食,帶你一起走訪東北角冬季限定的美味地圖,快快收藏起來東北角這份美食清單吧!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