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行動電源意外頻傳!家電達人揭「3大NG行為」一定要注意

近來國內外陸續傳出行動電源起火或爆炸意外,從旅途中冒煙自燃、到家中充電時突然爆裂,令人聞之色變。家電達人486先生提醒,行動電源雖屬小型3C配件,但內部含有鋰電池,一旦使用或存放不當,便可能釀成危險。
486先生指出,最常見的3大NG行為包括「邊充邊用」、「摔到仍繼續使用」與「高溫曝曬」。為了節省時間,許多人會在替行動電源充電的同時,仍讓它替手機供電,這種「同時充放電」的行為會使內部溫度急遽升高,嚴重時甚至可能起火。
此外,行動電源摔到後繼續使用,同樣潛藏風險。486先生表示,鋰電池內部含有隔離膜與電解液,若因撞擊變形導致短路,可能在日後充電時突然發熱或燃燒。若外殼出現破裂、鼓起或異味等異常,應立即停用並妥善回收處理。
不少人習慣將行動電源長期放在車內備用,夏季豔陽下的密閉車廂溫度可在短時間內衝上50°C以上,高溫環境會讓鋰電池內部化學物質不穩定,輕則膨脹失效,嚴重時恐引發燃燒。
486先生進一步提醒,選購行動電源時應避免來路不明或無品牌的商品,務必確認通過BSMI安全認證,並清楚標示容量與型號資訊。高溫、潮濕、擠壓、摔落與過充都是潛在危機,民眾應定期檢查外觀與溫度狀況,避免極端環境使用,並留意鼓起、異味或發熱等警訊,才能確保行動電源安全無虞。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