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林道正值菇蕈類生長序幕 60多種菇爭奇鬥艷勿食用

雙龍林道的黃裙竹蓀,台灣全島低海拔竹林下或闊葉混合林下可見其身影,具有微毒無法食用。圖/南投分署提供
雙龍林道的黃裙竹蓀,台灣全島低海拔竹林下或闊葉混合林下可見其身影,具有微毒無法食用。圖/南投分署提供

林業署南投分署與信義鄉雙龍社區發展協會執行山林巡護及菇類調查計畫,意外發現林道內蘊含豐富大量的菇蕈類,經初步調查鑑定有爪哇肉盤菌、簇生鬼傘等22種,待鑑定菌種39種,形色各不同,但呼籲因野生菇類分辨不易,部分菇類有毒不能食用,提醒民眾切勿自行採摘食用。

南投分署指出,雙龍林道位於信義鄉雙龍村後山,屬濁水溪流域集水區範圍,目前可行至林道里程約5.2K大崩塌位置,後段道路因崩塌地影響而難以進入,林道海拔高度變化從1290至1680公尺,全年氣候涼爽宜人,是登山客登治茆山的傳統路線。

雙龍林道自每年3月起,即由水晶蘭及台灣金線蓮的出現打開林道菇蕈類生長的序幕,適逢春雨來臨,此時蟄伏在土壤或枯木的菌絲體,於歷經了寒冷的刺激後,菇蕈類如雨後春筍般,自林道两旁或枯木上不斷的冒出,種類之豐富,令人讚嘆不已。

雙龍社區發展協會表示,從林道2.5公里處,以步行方式前進,可發現雙龍林道菇類之美,包括布農族傳統獵寮處的簇生鬼傘,至4公里可遠眺日月潭處的馬勃菌,沿途經專家鑑識有多孔菌類、果凍類菌、網紋馬勃、假芝、小網孔菌及小皮傘屬等22種;另外有39種需再回實驗室鑑定。

南投分署強調,野生菇蕈類大多有毒,如果誤食可能造成嚴重的症狀,包括死亡,因此,在食用任何蕈類之前,必須先辨認之,只有正確地辨認出蕈菇的種類後才能確保安全。

雙龍林道的紫絨絲膜菌,夏天常出現於中海拔針闊葉樹林地上單生。圖/南投分署提供
雙龍林道的紫絨絲膜菌,夏天常出現於中海拔針闊葉樹林地上單生。圖/南投分署提供
雙龍林道的毛頭鬼傘具自體自溶特殊性,又稱仙女棒、律師的假髮。圖/南投分署提供
雙龍林道的毛頭鬼傘具自體自溶特殊性,又稱仙女棒、律師的假髮。圖/南投分署提供
雙龍林道的簇生鬼傘,菌蓋乳白色至淡灰黑色,鐘形至平展,表面覆細毛或光滑,蓋緣有溝紋。圖/南投分署提供
雙龍林道的簇生鬼傘,菌蓋乳白色至淡灰黑色,鐘形至平展,表面覆細毛或光滑,蓋緣有溝紋。圖/南投分署提供
雙龍林道的長裙竹蓀俗稱竹蓀,又名竹笙,通常在早晨時出現,菌蓋有臭味,菌裙展開後幾小時內即結束。圖/南投分署提供
雙龍林道的長裙竹蓀俗稱竹蓀,又名竹笙,通常在早晨時出現,菌蓋有臭味,菌裙展開後幾小時內即結束。圖/南投分署提供

延伸閱讀

台東議會不同意代燒垃圾 南投環保局:再拜託其他縣市幫忙

南投仁愛雨災蔬果搶收 縣府號召員工團購助農民

代燒南投垃圾提案被退 饒慶鈴:尊重決議但憂厚道精神不再

酒駕男10年內又酒駕撞死老翁 南投首件國民法官案

相關新聞

台中大坑眺景秘境開箱! 登山必遊「大坑5號步道」感受雲霧繚繞風情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台中市大坑5號山陵縱走步道海拔介於595至859公尺之間,串聯大坑1號、2號、3號及4號登山步道,沿著步道行走可見山巒起伏,讓心情豁然開朗。 台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簡稱觀旅

步道浪漫魅力! 體驗大坑特色主題步道 「愛戀」Q版插畫、漫遊「仙境」打卡趣

大坑風景區素有台中後花園的美名,其腹地廣大,橫跨群山,登山步道群內14條步道各有不同風采。為強化各條步道特色,台中市政府自2021年起推動「一步道,一特色」優化工程,首先完成7號「藥用植物步道」,廣受

視覺系登山人不可錯過!屏步青雲路線-德文山(觀望山) 易親近又高CP值的好山

udn走跳旅遊/布魯 德文山又名觀望山,是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部落的守護山,雖然海拔才1245公尺,但不論遠觀巍峨聳立的山容,或從山頂俯瞰屏北平原的綠野平疇,或與週邊群山睥睨相望,都可以感受到德文

都四訪了!苗栗「馬那邦山」 眼前美景令人永生難忘

《四訪苗栗的花果山 - 小百岳#037 馬那邦山、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回首前塵往事】 馬那邦山有三處登山口:東興村的兩處登山口為南線/天然湖線的天然湖登山口、北線/東興線的上湖登山口,以及泰安鄉細

重中之重是「神木群」!一線之遙北雨南晴 千年扁柏的神祕綠色能量

接駁車離開新竹不久,開始下起雨來。一路到宜蘭太平沒停過,看起來也不會停。711停下,心情還是非常猶豫。到底是要改行程?還是怎樣的天人交戰! 小雨沒有想要停下的意思,在這種狀況下爬山只是自虐。繼續往南

綠林中的一抹紫紅!初見「蘭花有長角」 長於原始林的台灣特有種

一見鍾情 、 一見傾心 熱情不減 2023 D1217 小鹿角蘭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風、冬有雪,韶華易逝,不負初心 妳好美!綠林中的一抹紫紅 珍惜幸運的相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