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與洪森私密通話外流發酵!泰國憲法法庭審理通過:總理貝東塔停職

恭喜!劉雨柔挺8月孕肚和球星胡凱翔今登記結婚

整理包/114年分科倒數衝刺!首次加考數乙 8科重點、答題技巧全收錄

蓊鬱森林無敵優美! 新竹「霞喀羅國家步道」與百歲白石吊橋之約 鳥鳴聲不絕於耳

20230527_092600.jpg

霞喀羅國家步道,西起新竹五峰鄉石鹿步道口到尖石鄉養老東段步道口全長約22.5公里,步道全線在海拔1,500~2,000公尺之間的中海拔山區,霧林帶從闊葉林到針闊葉混淆林,林相生物物種豐富全線規畫完善且路徑指示清楚,是一條兼具歷史人文與生態洗禮的古道

林務局網站周末前一天, 筱喬突然在line上詢問:: 忙嗎??回電後表示隔天有霞喀羅古道的健行活動,問我有沒有興趣??因為有一團員臨時足底筋膜炎,剛好小團裡也有幾位熟識的團友於是有機會再走一遭。上一回來已是2017年的事,目的是賞楓所以只走到馬鞍駐在所遺址即原路折返這一趟因為透過筱喬聯繫,並不知實際要走的距離最後才知道團員們只想隨興走,反正目的是森林裡的健行難怪沒有A進B出(養老進石鹿出)的打算,最後只有我一人抵達白石吊橋後再原路折返??

霞喀羅在泰雅族語是~烏心石的意思相傳約在250年前,有一支泰雅族人從尖石鄉遷入當地,便以此為棲身之地,並用來為部族命名這一條兼具歷史與美景的古道,沿線可看見日治時期,日人為討伐尖石、五峰一帶部落修築之駐在所、木炭窯 ...等等遺址透過提供的解說牌去了解古道背後的歷史背景與故事,古道更是秋天知名的賞楓景點,個人覺得夏天行走在滿是翠綠的山徑上,特別是一路的鳥鳴聲彷若森林樂章相當迷人。步道採雙向進出,表定約10小時,但也有山友 將此步道以兩天完成,夜晚在白石駐在所紮營這天就遇上一小群的年輕人預備走上兩天一夜。

我的路線:養老登山口 ➨ 栗園➨馬鞍駐在所遺址➨武神➨ 白石吊橋➨馬鞍駐在所遺址➨養老登山口全長來回約17K,步行約6.5小時 (含馬鞍駐在所遺址午餐休息約50分鐘) 與百歲白石吊橋之約。 霞喀羅國家步道 相簿

20230527_092602.jpg

20230527_092603.jpg

20230527_092617.jpg

09:26 一早6:35 在台中集合, 中途在711短暫休息後, 將近3個小時的車程來到秀巒村的市集

20230527_100554.jpg

10:05 一路在山徑小路上蜿蜒, 終於10點左右來到霞喀羅養老處的登山口這裡雖有市集, 但週六未見擺攤, 市集再往前有小的停車場及簡易的洗手間不過若是遇上秋天的賞楓季, 車子恐怕得停得老遠...??

20230527_100616.jpg

20230527_100703.jpg

20230527_100708.jpg

10:07 登山口前有養老部落介紹, 大夥整裝後準備出發我們一行14人包了兩台九人巴, 坐得挺舒適的。

20230527_100903.jpg

20230527_101130.jpg

10:11 養老步道口的導覽圖

20230527_101437.jpg

20230527_101918.jpg

10:19 21.5距離樁, 0K處應該在石鹿端

20230527_102020.jpg

20230527_102110.jpg

10:21 步道雖一路平緩, 但偶有碎石崩塌區, 小心通過即可

20230527_104322.jpg

20230527_104554.jpg

10:45 整段步道一路走在蒼翠森林中, 幾乎沒有日曬相當舒適。

20230527_104817.jpg

20230527_104856.jpg

10:48 沿路也會經過幾座木橋, 立在綠意中頗有古意

20230527_104941.jpg

20230527_105337.jpg

10:53 踩在鋪上落葉的原始山徑, 步履輕鬆

20230527_105643.jpg

10:56 步道上幾處像這樣的圓形洞坑,即為木炭窯遺址: 是早期製造木炭所需的悶燒用窯當年駐在警丁在林間選材, 將耐高溫的樹材送進窯洞中成為日常生活裡煮水, 或是寒冬中取暖不可缺的木炭燃料

20230527_105706.jpg

10:57 若沒有一旁的解說牌, 真的很容易就走過...

20230527_111039.jpg

11:11 栗園駐在所坐落養老山西稜北方小支稜的タラッカス駐在所(粟園派出所),始於1920年設立,海拔約1415公尺,整座地基有400餘坪,當時霞喀羅警備道路尙未開闢。事實上,原本位在此處的部落名為Trakis,是小米的意思,到了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就援用命名,取其發音稱為タラッカス。戰後初期,國民政府接收使用改稱粟園派出所,最後在1959年廢棄。時至今日,タラッカス駐在所置身桂竹造林,對於地基破壞甚大,但仍可見夯土屋基、屋舍和圍牆等遺跡?資料來源: 原住民委員會原住民族發展中心有山友分享霞喀羅古道上的美景難以細數, 倒是有幾處的景點不容錯過第一則是栗園駐在所的孟宗竹林則是其一第二是馬鞍駐在所的楓香林第三則是白石吊橋

20230527_111339.jpg

11:13 栗園駐在所兩側的竹林高聳蔽天,宛若一條綠色隧道般特別是光影灑在林間或抬頭淺淺的藍天, 都令人感到悠閒自在

20230527_111526.jpg

11:15 沿途處處是蒼翠的森林

20230527_112113.jpg

11:21 行過古樸的竹橋, 還能聽見腳下溪澗的聲音。

20230527_112420.jpg

20230527_112836.jpg

11:28 發現會有幾處地方, 形似支線處, 但保險一點還是不要脫離主線。

20230527_112931.jpg

20230527_113015.jpg

20230527_113049.jpg

11:30 偶而開闊處, 翠綠的山脈, 藍天與裝飾的雲朵, 真是好看。 對了, 出門這天, 天氣些許陰霾還下了場雨, 因沒接到取消的訊息依約赴集合地, 山行這天竟換得如此好光景。

20230527_113334.jpg

20230527_113412.jpg

20230527_113427.jpg

11:34 出發後一個半小時來到馬鞍駐在所的楓香林坐落養老山西稜小鞍部上的馬鞍駐在所,始於1922年設立,海拔約1460公尺,整座地基則有400餘坪。據傳最早進抵此處開墾的泰雅族人名叫Bawan,而這塊泰雅族的傳統領域便以其命名為Bawan,到了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就音譯為馬鞍。戰後初期,國民政府接收使用轉為馬鞍派出所,最後在1959年廢棄。時至今日,馬鞍駐在所仍可見夯土屋舍和夯土牆面的遺跡?資料來源: 原住民委員會原住民族發展中心每年秋天時節, 滿山火紅的楓葉, 楓紅層層美景如畫吸引不少山友來朝聖, 而 馬鞍駐在所即是賞楓葉的景點處之一

20230527_113452.jpg

20230527_113559.jpg

11:35 一旁標示著, 這裡分別距離養老登山口及白石吊橋各有5K距離的木柱。

20230527_115431.jpg

11:54 最後一行人決定在馬鞍處午休, 大夥取出食物, 開始天南地北的話家常

20230527_120601.jpg

20230527_122304.jpg

12:23 駐在所腹地大, 各自席地而坐, 抬頭便能看見綠油油的青楓即使不是楓葉季, 依然綠得讓人著迷。

20230527_123727.jpg

12:37 夥伴們覺得在山風徐徐吹著, 駐在所又有木椅, 就算在這裡休息也挺愜意開始你一言我一句想就此止步, 最後一行人帶上輕裝留下腳不太舒服的2位隊友飽足後往白石吊橋前進。

20230527_124902.jpg

12:49 午餐耍廢休了快一小時後出發

20230527_130216.jpg

13:02 隨著續行, 耳邊響起了 來自薩克亞金溪的水流聲響。

20230527_130231.jpg

13:02 大夥在一座橋上欣賞著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20230527_130511.jpg

13:05 一朵朵有如傘狀的雪白菇類

20230527_131402.jpg

20230527_132629.jpg

13:26 武神駐在所; 坐落布奴加里山西北稜的武神駐在所,海拔約1430公尺,始於1922年設立,當時是日治時期霞喀羅警備道路甫完工的警力高峰期,但時隔5年後,在檢討警力配置時被裁撤。過去,武神駐在所隔著薩克亞金溪與對岸的見返駐在所相望,時至今日,駐在所仍然保有完整的邊坡石砌下駁坎,而林務局也在此設置霞喀羅國家步道解說牌,介紹武神駐在所沿革與當時的空間配置?資料來源: 原住民委員會原住民族發展中心

20230527_133149.jpg

13:31 與我們錯身而過的山友表示, 在這裡必須高繞才能到白石吊橋 一路行至此, 走著走著, 只剩下我和一位隊友,隊友又因為沒有攜帶水決定回程剩下我一人來完成白石吊橋這一哩路了。

20230527_133205.jpg

13:33 從右側樹上繫了紅色膠帶處起走

20230527_133522.jpg

13:33 這一段高遶, 算是這一天真正有走在山路的感覺。 樹上也有警示標誌。

20230527_133723.jpg

13:37 下切路遇上準備完成兩天一夜的養老縱走至白鹿端的山友。

20230527_134131.jpg

20230527_134328.jpg

13:43 我的登山杖早已借給腳不舒服的夥伴,當然, 背包自始至終一直在自己肩上。 這一段陡上下切走得特別謹慎。

20230527_134707.jpg

13:47 垂降懸梯, 小心翼翼。

20230527_134821.jpg

20230527_134830.jpg

13:48 上行石階。

20230527_135054.jpg

13:50 13.5K 距離樁

20230527_135057.jpg

20230527_135139.jpg

20230527_135213.jpg

13:52 連續陡上木棧道, 石階, 拉繩後

20230527_135418.jpg

13:54 抵達白石吊橋。

20230527_135532.jpg

13:55 白石吊橋建於日本大正十年(1921年), 橋長145公尺,深達90公尺橫跨薩克亞金溪,距今已有102年的歷史。出發前 andy表示: 最遲16:30 要從停車場離開 (一直以為是16:00) 從馬鞍駐在所一路不敢停歇, 雖然沒能走完全段, 至少來個白石吊橋作為 ending也不錯

20230527_135639.jpg

13:56 似無盡頭的白石吊橋,有些懼高的我, 小走一段, 僅在橋上拍了張照後就回程。

20230527_140049.jpg

14:00 巧遇山友從石鹿端過來, 得以拍張照記錄一下

20230527_141701.jpg

20230527_142113.jpg

20230527_143410.jpg

20230527_143517.jpg

14:35 一直以為16:00 在停車場集合, 從白石吊橋返程約只剩下2小時的時間待回到平緩的山徑後, 一路疾行, 就怕耽誤了夥伴們的回程。

20230527_144651.jpg

20230527_144711.jpg

20230527_145717.jpg

20230527_150513.jpg

15:05 雖然一路上只聽得見自己的心跳聲, 但依然在呼吸之間感受到山林最動人樣貌, 況且這一路上鳥鳴聲不斷彷若樂章。

20230527_150517.jpg

20230527_152102.jpg

20230527_152258.jpg

20230527_152302.jpg

15:23 回到栗園的孟宗竹林, 高約1.20公尺櫛比鱗次排列著, 光影在樹梢閃耀, 清新夢幻。

20230527_152754.jpg

20230527_154330.jpg

15:43 忽然聽見了人群聲, 原來一群夥伴漫步悠閒的在林道上擺上餐墊喝起咖啡正好迎上了回程的我, 隊友們開心我完成了白石吊橋, 而我也不用擔心會誤了大夥的回程時間。

20230527_160520.jpg

20230527_163005.jpg

20230527_163259.jpg

16:32 回到養老步道登山口。

20230527_163262.jpg

20230527_163265.jpg

霞喀羅古道為林務局第一條規劃的國家步道早年為尖石泰雅族 / 五峰泰雅族兩大族群的活動領域與部落戰爭、通婚、遷徙、抗日等息息相關沿線遍布多個日本警官駐在所遺址,承載了百年來的人文與歷史竹林 、 吊橋 、 山澗 、 青楓 、 成就了絕美的蓊鬱森林步道鳥鳴聲不絕於耳迴盪在秀麗 山巒間美不勝收無限迷人 當然,盡收美景前妳得先克服遠的要命的車程?? 山行地址; 新竹縣尖石鄉養老文章出處: 城市漫遊。 gina

登山 步道 吊橋

延伸閱讀

陸養老輔具問題多 消費保障待改善

急轉彎!順應民意中庄吊橋不封了 暑假大溪玩樂不受阻

官方宣傳噴水池可玩水、民眾到場卻遭阻敗興而歸 新北觀旅局回應了

家人勸慰難解憂 三峽正義吊橋下方驚見男屍

相關新聞

台中大坑眺景秘境開箱! 登山必遊「大坑5號步道」感受雲霧繚繞風情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台中市大坑5號山陵縱走步道海拔介於595至859公尺之間,串聯大坑1號、2號、3號及4號登山步道,沿著步道行走可見山巒起伏,讓心情豁然開朗。 台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簡稱觀旅

步道浪漫魅力! 體驗大坑特色主題步道 「愛戀」Q版插畫、漫遊「仙境」打卡趣

大坑風景區素有台中後花園的美名,其腹地廣大,橫跨群山,登山步道群內14條步道各有不同風采。為強化各條步道特色,台中市政府自2021年起推動「一步道,一特色」優化工程,首先完成7號「藥用植物步道」,廣受

視覺系登山人不可錯過!屏步青雲路線-德文山(觀望山) 易親近又高CP值的好山

udn走跳旅遊/布魯 德文山又名觀望山,是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部落的守護山,雖然海拔才1245公尺,但不論遠觀巍峨聳立的山容,或從山頂俯瞰屏北平原的綠野平疇,或與週邊群山睥睨相望,都可以感受到德文

都四訪了!苗栗「馬那邦山」 眼前美景令人永生難忘

《四訪苗栗的花果山 - 小百岳#037 馬那邦山、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回首前塵往事】 馬那邦山有三處登山口:東興村的兩處登山口為南線/天然湖線的天然湖登山口、北線/東興線的上湖登山口,以及泰安鄉細

重中之重是「神木群」!一線之遙北雨南晴 千年扁柏的神祕綠色能量

接駁車離開新竹不久,開始下起雨來。一路到宜蘭太平沒停過,看起來也不會停。711停下,心情還是非常猶豫。到底是要改行程?還是怎樣的天人交戰! 小雨沒有想要停下的意思,在這種狀況下爬山只是自虐。繼續往南

綠林中的一抹紫紅!初見「蘭花有長角」 長於原始林的台灣特有種

一見鍾情 、 一見傾心 熱情不減 2023 D1217 小鹿角蘭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風、冬有雪,韶華易逝,不負初心 妳好美!綠林中的一抹紫紅 珍惜幸運的相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