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知名美妝部落客荔枝兒驚傳驟逝享年36歲 老公深夜悲痛證死訊

楊柳颱風路徑南移恐花東登陸 周三風雨最劇烈不可小覷

謹慎規劃再出發!挑戰「翠翠谷O形走」,魔王關卡「橫越大濕地」

翠翠谷O形走:「左岸」與「右岸」之基本定義:

2f57947f31c8f4e81fca4cb8df1c8934.jpg

***行走本路線需上網向陽管處申請磺嘴山生態保護區入園許可******

「翠翠谷O形走」路線需「橫越翠翠谷大濕地」,計需跨越約40 ~ 60公分寬的小溪流三次,由於小溪流旁的土壤非常鬆軟,地形可能因季節、到訪人數踩踏而改變,故需慎選通過點,且穿長筒雨鞋為絕對必要;另「橫越翠翠谷大濕地」後為榮潤古道後段路線及往上磺溪停車場的上磺溪溯溪路線,不熟悉榮潤古道後段路線,或不善使用離線地圖之個人,不宜嘗試走此路線

******再次強調行走此路線有相當難度,雖然全線除了「橫越翠翠谷大濕地」外已有足夠行進指引,但難保不會被移除,故安排此路線務需會使用離線地圖,另需慎選日期、行前妥善規畫,行進時謹慎為之***

「翠翠谷O形走」路線簡介:一、由魚路古道打石場遺址至翠翠谷的上磺溪溯溪全段路線,魯地圖歸類為艱難路線,該路線於過了菁礐池遺址(行程路線折返點)後約100公尺,溯溪線(可稱為古道,詳後述)一分為二,其中上行路線的左側路線(上磺溪右岸)會先經過一個頗大的「神秘草原」,之後續行會到一個古早厝地處,由於古早厝地與接下來的三叉路很近,航點名合併為古早厝地/三叉路,該三叉路除為行程將走的「翠翠谷O行走」路線所經過外,還有一條頗為複雜的榮潤古道路線。

f6f3a277f06da68106f37b858d30118f.jpg

6d0558b297927d2012444e1fde783129.jpg

dadc3a4d23b4fb3f2db4b325adf49282.jpg

d4302e8e232a21323e801fd877cb9366.jpg

47b2a6b10afb2ac6cda88dd24cabef5f.jpg

5ad3bc99e4365734117169e577db3119.jpg

三、接上段所述,上行路線的右側路線(上磺溪左岸)前大部份為翠翠谷之縱貫行,並也會經過一個古早厝地,後段則需進入樹林高繞以接上官方翠翠谷路線。

dc9f1706ad9a2a4b7db7538e4fe477e6.jpg

四、由前三段及下附圖,可看出行程路線係由以下5小段組成。

675c82eb1ae55d33852603385dc8fe5b.jpg

40ec05833b2763cb7a74c50af559559d.jpg

1.A - B:官方翠翠谷路線

2.B - C:魯地圖上有的「橫越翠翠谷大濕地路線」,但該小段路線之適宜路線走法會因季節、日期、到訪人數踩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故無制式走法,該小段路線於上第一圖稱為「橫越大濕地」。

3.A -  F - D:魯地圖上於翠翠谷區的一小段上磺溪左岸行的路線,該小段路線於上第一圖稱為「魯地圖艱難路線」,其中由F - A為樹林高繞段D - F為翠翠谷縱貫行。

4.C - D:於翠翠谷區內的一段魯地圖上沒有標註有路線的上磺溪右岸行路線,該小段路線於上第一圖稱為「魯地圖未標註路線」。

5.D - E:由上「3」及「4」路線交會點處至菁礐池遺址的一小段來回重複路線,單程約100M,來回約200M,該小段路線於上第一圖稱為「訪菁礐池遺址之往返路線」。

五、「翠翠谷O行走」路線落差圖由下落差圖可看出,行程所走的路線只是微起伏或近乎完全平坦,行程的難度是在「橫越大濕地」與「橫約大濕地」後的路線是相當複雜,不過於「橫越大濕地」後登山條指引已足夠,只要會用離線地圖作大方向之指引,登山條作小距離的指引,則在登山條不會被移除的前題與大濕地不會濕到連穿長筒雨鞋通過都難以通過的情況下,本路線是為完整探訪翠翠谷需走的路線。

23977860611a8681a91876207cd983a8.jpg

六、由於磺嘴山步道與翠翠谷步道為國家公園登山步道,步道形式、里程、景緻於之前寫的「磺嘴山生態保護區全覽」已有描述,故本文不再重複,僅針對如何可一覽翠翠谷全貌需走的路線說明如下。

行程:一、簡介1.由擎天崗至風櫃口的風擎步道每200M設置有里程牌,位於擎天岡環形步道口的里程牌為6.4K,位於磺嘴山登山口的里程牌為5.0K,另由擎天岡遊客服務站至風擎步道6.4K里程牌約有100M,故由擎天岡遊客服務站至磺嘴山登山口之里程數為1.5K。2.依公設指標由磺嘴山登山口至翠翠谷叉為2.1K,由翠翠谷叉至翠翠谷為0.4K。

3644680a21c49480decb57d9d36eccc9.jpg

3.於下圖翠翠谷公設指標(往磺嘴山1.3K)處就可看出翠翠谷是個大濕地,本行程所走路線即為環翠翠谷濕地行的O形路線,由於本路線行程需橫越濕地、及林間複雜路線行,已非屬親子登山路線,只適合對磺嘴山已有相當程度瞭解的學者及山友,為瞭解翠翠生態的全景路線。

d6efaafe91d9f6f669f0f6a7fc9cd0e6.jpg

上圖公設指標位於翠翠谷,本次行程有到,但並未列入航跡,因往上圖公設指標處之路線雖很短但林蔭密且路線曲折,列入很可能會使Gpx紋亂,但有以輸入座標之方式找出翠翠谷公設指標之位置,再手動建立翠翠谷公設指標航點。下圖為於翠翠谷公設指標處,使用AR山地圖記錄東北向被樹檔住的磺嘴山。

ae6096cc3edc53802ec04c957fc9be4f.jpg

二、行程分段說明:1.翠翠谷叉 - 翠翠谷步道、上磺溪溯溪艱難路線叉 - 翠翠谷小草原 - 「入翠翠谷處」:

2a2629874562f6ad8e3f6ecceb62b829.jpg

fc1a3ef6369c411e4e24a4be2fb4fad8.jpg

至上圖翠翠谷小草原後,左行無路,往右側走,右側行後會有很泥濘的牛徑叉,其中的右線可到翠翠谷公設指標處(需涉小溪),左線可到行程Gpx記錄的「入翠翠谷處」。依魯地圖橫越翠翠谷路線,是經由翠翠谷公設指標處先往南向行再轉西北西,但依大部分山友橫越翠翠谷往榮潤古道或往上磺溪停車場之上磺溪溯溪路線,是由「入翠翠谷處」橫越,之所以會先轉南再轉西,是因轉南處有較佳的跨越小溪點。

c67c927c24b4b7be8d9e8632ff7c7908.jpg

b6f580672cf93ada09b67d19273adcee.jpg

bba80647fa5ec772b56208d387f5f375.jpg

2.「入翠翠谷處」 - 橫越翠翠谷 -  古早厝地/三叉路:橫越翠翠谷只有數十公尺之距離,但以行程當日情形,計通過3次小溪,其中以第一個要通過的小溪寬幅較大,為要找出適宜通過點,由Gpx可揣測出,是先沿溪南向行了一些,找到一個適宜通過點,再往西行,之後再通過2個寬幅較窄的小溪,即看到了很熟悉的大樹及指標。

d46d6a3a557f83f48f73a901e60c3048.jpg

97834c1b537b7e6d00d45d15d815aaeb.jpg

7c7765ab8d23a88b1415254a4b17fbea.jpg

de35ba6fb005cdf07cf77996939421be.jpg

8a68a904c6ce8e1a97f7653538920e19.jpg

0fe0f01b18ce8a1254473a6af99cb6c4.jpg

往榮潤古道與往上磺溪停車場的上磺溪溯溪路線叉是在古早厝地旁,因距離很近,當日實走路徑微幅走偏,故用同一航點,山友行至此時宜密切觀查Gpx,以避免走入岔路。下圖為非當日所走經過三叉路之記錄照

368a808bbf359a1dd8dcedc37d7d27c0.jpg

3.古早厝地/三叉路 - 神秘草原 - 上磺溪右岸行 - 上磺溪溯溪線左線、右線合併點。本小段路線雖為「魯地圖未標註路線」,但由本小段之古早厝地及神秘草原(現為牛老大的家),可說本小段為先民的家常路,如今稱為古道,該小段古道中僅僅是優美的神祕草原,就足以使本小段路線值得一訪再訪,更何況由神密草原下切翠翠谷後的翠翠谷邊行,為翠翠谷之西南側的親近的體驗行,其所能觀察到的翠翠谷全貌為與只到翠翠谷公設指標處隨即回頭的一般遊客所見,為完全不能比擬。

f028563cdaab4c3dd40ee9e195df4300.jpg

上圖左側中間有好幾個木樁,猜想應係早年屋宅主人繫牛隻用途。

1689e5efe3bdbca8b6f2c0dadcba47d1.jpg

32e48e88dd1edd42001637be574b8abc.jpg

https://youtube.com/shorts/Yq-Z2yue4_M?feature=share

***行程當日於神秘草右側(行進方向之右側、即草原高側之樹林區旁閒逛觀察時,有聽到一群牛老大的咆哮聲,似乎是牛老大已不滿外人私闖牛家莊,由此亦可證該片草原之所以美麗為牛老大的貢獻。***

e4c858ba37cc22971ff7ec03e74adca9.jpg

39805cba286a3076e1266dacaf3d5c13.jpg

15d353852597c8cfe878643c44436252.jpg

3248e58ba9b3893f24687ef9f628ff30.jpg

553429551d18ff763fdf65a3bf14fabb.jpg

⬇下圖為位於翠翠谷最南側(上磺溪溯溪(翠翠谷端)左線、右線合併點)處使用AR山地圖記錄東北向的磺嘴山。

ce7bf05ba8829ef45e4d4c3af47f7cf2.jpg

4.上磺溪溯溪線左線、右線合併點 - 菁礐池遺址來回:

36aa4abdc8c832d5fc32ba304a730d6f.jpg

cd15c0e422a0c601dcb3e078660bcccd.jpg

d19647491071e46eafca56c8d4ce0f85.jpg

d770fc72779c561676c707aa19c70555.jpg

5.上磺溪溯溪線左線、右線合併點 - 上磺溪左岸行 - 古早厝地 - 翠翠谷步道 - 翠翠谷叉:以下4圖所走路線為翠翠谷之東南側之谷邊行,但其實亦可直接稱為翠翠谷行,該小段路線小部分土壤為鬆軟含水地,但只要盡量靠邊行,大致無困難,本小段為行程中最精彩的一段。

fa3f914b6378bf493980ec954df17539.jpg

1b648494f8adc7182e382505f5c2ffe2.jpg

408a49aaf044620670c896a53fd9d94c.jpg

7a0295f6fdd09c88eed85817301506f5.jpg

822449a244fe0f1876dbdfe778da20a3.jpg

75cf9d382b772166b921d62fab3ae287.jpg

628736c9a3535f4efbaa752f82559622.jpg

1169a05b56df9e52e7be049c03fa3ee8.jpg

14:32返回如下圖所示的「翠翠谷O行走」起點

e7a22126018ce47110ea1f4329a5b0eb.jpg

***建議於「翠翠谷O行走」前,可先依行前下載的「翠翠谷O行走」Gpx及路線上的行進指引,確認回程路線明確,足以協助行進方向的正確判斷才正式啟行「翠翠谷 O行走」,另不建議順時鐘行,因「橫越大濕地」是個關卡,宜安排於O行路線開始時就走,如感覺「橫越大濕地」有困難,宜放棄此「翠翠谷O行走」計畫。

統計:翠翠谷O型 + 上磺溪溯溪線左線、右線合併點至菁礐池遺址之來回里程數依健行筆記優化後之數據為1.58K,扣除上磺溪溯溪線左線、右線合併點至菁礐池遺址的來回約200M,翠翠谷O行里程數約為1.38K。心得:由翠翠谷區域100M的範圍內就有兩個宅第及一個菁礐池遺址,可看出目前只有健腳山友在行走的上磺溪溯溪線,在早年為先民的家常路,如今稱為古道。

濕地 溯溪 古道

延伸閱讀

台東新生兒今年再成長 兒少家庭福利館明年啟用

1家3口幼坑古道迷路 消防上山找人 凌晨帶回山下脫險

他逆風大讚新大樓「高公設比」 網點破關鍵嘆:完全兩回事

全國最平價公設托嬰中心今開幕 社頭鄉:生育每胎1萬

相關新聞

新北微笑山線縱走 暑假山林健行「集章送限量好禮」

【旅奇傳媒/編輯部整理】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今年暑假隆重推出「微笑山線縱走尋寶集章任務」活動,2025/07/01-2026/04/30活動結合數位科技與實體步道體驗,邀請走進新北山林上線尋寶石集徽章

2025阿里山健行必去路線:眠月線、特富野古道指南

想挑戰眠月線還是漫步特富野古道?本篇帶你深入解析阿里山兩大人氣健行路線,附入山申請教學、二日玩法、順遊景點與包車攻略,走得精彩也玩得輕鬆!

陽明山不只海芋、繡球花!瀑布就在你腳下 朝聖最新「草山觀瀑吊橋」 還有「3處活動平台」新開放

陽明山秘境清單擴列!北投「猴崁古道」完成修整後再度開放,更新設立了「草山觀瀑吊橋」及3處活動平台,值得山友或愛親山親水者到訪一探究竟。

一日陽明山火山旅行! 「小油坑、箭竹林、陽明溪畔步道、竹子湖」火山壯闊美景太吸睛

跟著 CJ夫人愛度假 於 2024-07-10 的旅遊回憶一起出發吧!總共為期 1 天,一共去了 7 個景點,其中包含 小油坑遊客服務站、小油坑、箭竹林步道。今天的天氣很晴朗,從小油坑步道,往竹子湖而行。這是一條從火山壯闊地景到火山土壤孕育湖田的景觀路線,途中景色有火山、草坡、古橋、水道、湖田、花海,以及來去自如、或飛或跳的陽明山小小居民相伴左右,全程走完,就能看見古老火山群地究竟是如何從荒地變成良田,堪稱一部火山演進史的徒步縮影。你也迫不及待看看來自荒脊之地的地球能量,再到一路迎著萬物富饒、欣欣向榮陽明山景色了嗎?收拾背包,一起出發吧!

今年深秋要去!回顧「大白山/蘭崁山」北攀 美景令人快門按不停

精彩對決 : 「漫山秋芒」 vs 「台灣水青岡」深秋最美的顏色 , 屬於我們の秘密基地因為你 , 我遇見「不可思議」 心傳心 , 山養山相聚, 是為了下一座山的繼續 最近比較「芒

小橋流水人家!紫明溪步道、蒸氣氤氳的硫磺谷 走一趟令人心滿意足

【陽明山系】紫明溪步道、蒸氣氤氳的硫磺谷 紫明溪步道 紫明溪步道位在陽明書屋的附近,據說有個溫泉露頭,懷著好奇心今天下午就來走走看。入口在氣象站的附近,從山上聊的岔路進去,就能看到步道入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